科研腐敗背後是兩種權力作祟

時間:2013-10-14 15:10   來源:京華時報

  科研經費是納稅人的錢。然而,科研經費長期被侵佔揮霍,流入私人腰包,已成為嚴峻問題。科技部部長萬鋼日前坦言,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出現惡性問題,“我感到很憤怒,也很痛心,更加感到十分的錯愕”。

  科研腐敗到底有多嚴重?前兩年中國科協公佈過一個調查結果——在科研經費中,真正用來進行科學研究的只有40%。都説要對腐敗零容忍,科研腐敗竟然嚴重到這種地步,除了憤怒和痛心,接下來就是如何有效剷除了。

  當前,科研經費的使用是由行政化的分配機制主導的。一項課題通過行政決策,然後由各類科研機構競爭領取,直到最後組織專家驗收,整個過程離不開兩種權力,一種是行政權力,一種是學術霸權。如果不能將這些權力關在籠子裏,就可能製造出種種腐敗。

  科研經費出現“跑冒滴漏”,也正是因為行政權力之手過多伸入科研領地,與一些學術霸權形成利益共同體,進而控制科研經費。學術期刊《科學》雜誌曾發表過關於科研經費分配體制的文章,直指“為了獲得重大項目,一個公開的秘密是:做好研究不如與官員和他們賞識的專家拉關係重要”。

  也就是説,沒能讓行政的歸行政,學術的歸學術,而是讓科研經費的使用處於權力潛規則的運作之下,才是科研腐敗成為惡性問題的原因。這意味著,要剷除科研腐敗,就必須進行徹底的科研製度改革,通過保證科研的獨立性,來保證科研經費的純潔使用。

  這些年,圍繞科研項目申報、科研經費發放以及科研成果審批,一些科研人員在權力面前失去了尊嚴。為了“公關”手握經費分配大權的主管官員,為了“忽悠”早就遠離科研前線的學術霸權,科研機構投入大量成本為權力尋租行為埋單。經過層層“雁過拔毛”的科研經費,還可能遭遇機構或高校行政官員的盤剝。

  科研是極具專業性的活動,科研經費的管理使用,也必須體現專業性與系統性。問題是,從科研規劃到項目審批,從經費發放到結題審計,相關管理經常出現脫節。加上這種管理不透明,就使得不同層級的行政權力和學術霸權很容易各自為戰,監督失控。由此,科研腐敗亂象紛呈,從經費亂報開始,遍佈于各個環節各種流程。

  可見,要剷除科研腐敗,就應該通過科研製度改革,讓科研成為學術力量公平競爭下的自由選擇。而現在,必須打擊科研背後破壞學術獨立的行政權力與學術霸權,讓科研經費使用處於透明狀態,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錢盡其用。(單士兵)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