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我們出生起,戶籍制度就與我們相伴相隨,相愛相殺。薄薄的一張紙上,捆綁的是你一生的命運。很多人的命運和人生也許又將一夕改變。國務院日前印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稱我國將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區分。
戶籍制度的改革一直在有序推進中。改革面對的最嚴重的藩籬就是城市與鄉村的分野。長期以來,很多人生下來都要在戶口本上做一道非A即B的選擇題,農業戶口還是居民戶口。農業戶口,就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土裏刨食,看天吃飯。居民戶口,在若干年前是相當有含金量的。意味著你是有單位的人,是可以吃上公糧的,是城裏人,不再是苦哈哈的鄉下人。那個時候,農民向居民的流動是非常艱難的,在戶口本上改寫自己的人生是要花大代價下大力氣的。當然,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的一些農民,反而有了相對城市居民的優越感,尤其是那些近郊的農民,年年拿分紅,家家有房分,小日子過得讓城裏人眼紅。一些從村裏來到城市的移民,有不少又想方設法捨棄自己的城裏人身份再換一個農村戶口。
鄉下人想當城裏人,城裏人想當鄉下人,都是一種對更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但是這種僅僅換一種身份、在戶口本上改幾個字就能改變人生際遇的做法,不是以自己努力實現中國夢的正道,也不應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風景。人人生而平等,所有人都從同一個起跑線出發,這是不切實際的,但做為同一個國度上的子民,身份上的平等,是可以做到的。今時今日,在戶籍制度的改革進程表裏,我們終於看到了這道藩籬被跨過的希望。沒有農民和居民之分,沒有紅印藍印的區別。這是戶籍改革歷史上令人矚目的一步。
這是一大步,但也是一小步。名義上大家都是居民了,都沒有身份上的區別了,但是實際上這一紙戶口背後的待遇能不能一致呢?同是居民,出生在農村和出生在城市,所享受到的福利和待遇是不一樣的。從教育、醫療到養老、社保等,有的在逐步靠攏,有的相差還很懸殊。越過藩籬之後,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平等,還得跨過好幾道門。有一重門是公共服務之門。政府的公共服務做到位了,一些資源在城鄉之間做到了均衡配置,那麼,農村的居民和城市的居民也就沒啥兩樣。有一重是自由遷徙之門。農村的居民來到城市生活,工作,能不能自由地融入城市生活?你離開這個城市到本省或者跨省的下一個城市,附著在你身上的一些福利待遇能不能輕鬆地帶走?要越籬,也要叩門。
戶籍改革的完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階段、分城市類別進行,但是有了跨過藩籬的那一天,也必然會等到推門入戶的時候。(董碧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