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紅色基因從“源頭”上提高為民服務能力

時間:2014-05-16 13:40   來源:國際線上

  為深入推進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進一步弘揚黨的優良作風和光榮傳統,江西省委決定在全省開展“連心、強基、模範”三大工程。5月13日,省委召開開展“三大工程”、深入推進第二批教育實踐活動視頻會議,省委書記強衛作了題為《激活紅色基因 煥發生機活力》的作風建設黨課報告。(今視網5月13日)

  眾所週知,江西是一片革命熱土,不僅僅是因為江西是革命老區,是中國革命的聖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所屬的省份,還因為從中國共産黨建黨一直到建國後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無數江西兒女為我黨的革命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了自己青春、熱血乃至生命,這種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和熱愛,是因為江西人民身上有對黨的事業忠誠熱愛的“紅色基因”——因為他們的祖輩自我黨建立並逐步壯大時就逐漸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産黨才能救中國,因為這樣堅定的信仰,所以江西人民自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以來,一直是我黨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紅色根據地”。

  秉承“井岡山革命精神”的優良傳統,江西人民在改革開放中依然發揚了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頑強作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經濟建設的“江西奇跡”,老區舊貌換新顏,贛鄱大地變成魚米之鄉,這是紅色革命的源頭之地的人民充分發揮井岡山革命精神指引和鼓勁作用的結果,是老區人民保持“不變色”、“跟黨走”、“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結果。

  當然,我們也不可否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繁榮發展,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隨著破除各種阻礙改革壁壘的進程進一步加快,極少數黨員幹部在一些利益誘惑和各種金錢、美色考驗中被消解了“戰鬥力”,少數人禁不住誘惑,喪失鬥志;也有少數人雖然能抵禦各種不正當的利益誘惑,但是在改革創新和工作推進中“知難而退”,不做改革急先鋒,只求穩當“太平官”,安全退休是目標,明哲保身是“原則”,事不關己高高挂起,尸位素餐,這與革命老區的幹部形象不符合,與黨和人民賦予的重托不符合,更與江西作為中國革命聖地和中國革命精神源頭的地位不相符合。

  當下正在深入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發揚黨密切聯繫群眾、依靠群眾的優良傳統,替一些幹部找回丟失的優良作風和傳統,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檢查對照自己的不足,迎頭趕上。江西作為革命老區,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著先天的“源頭”優勢,因為井岡山革命鬥爭的光輝歷史不僅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而且也種下了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火種,這也正如強委書記所説的那樣,“從井岡山鬥爭時期到延安時期,從建國之初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總是結合實際需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純潔黨的肌體,凈化黨的隊伍,努力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作為我黨開創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奪取革命勝利的老區,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先天的優勢,而如何運用好這种先天的“源頭”優勢,則需要自學參與到‘連心、強基、模範’三大工程中來,“爭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爭做有信仰、有擔當、有情懷、有氣節的好黨員、好幹部。”

  紅土地孕育紅色基因,江西人民的血液裏流淌著紅色基因,在新世紀的征程中,如何在思想上“強基固本”,廣大黨員幹部首要要積極靠上去,積極參與到‘連心、強基、模範’三大工程中來,讓江西革命精神的“源頭活水”在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儷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