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必須不易為官不能不為

時間:2014-04-22 13:34   來源:京華時報

  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進會20日在瀋陽召開,劉雲山發表講話: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要引導黨員幹部增強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增強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增強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保持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中央出臺八項規定以及反四風以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以至於有人調侃“官不聊生”,還有公務員不無矯情地説,官不好當,準備辭職。

  官不好當,才正常。掌握公權力,必須為公眾服務,為公共利益操心,稍有操守之人都會如履薄冰,怎能好當?正因為掌握著公權力,面臨的誘惑更多,這也要求為官者尤須兢慎,否則容易跌倒或翻船,這也説明官不好當。

  為官不易,才更應該珍惜手中權力,有所作為。官場中有一類人,堪稱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見利益就上,見責任就讓。中央禁令多了,感覺油水少了,就索性抱著混日子的心態。人們常説“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類官員連這種低標準都達不到,當和尚卻不願撞鐘。中組部曾表示,不用那些不講原則、不分是非的“老好人”,不用那些不幹實事、無所作為混日子的人。可謂頗有洞見。

  遵守規矩,不等於束手束腳。八項規定,反四風,六條禁令……中央為黨員幹部所立的規矩確實不少。可是,“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設立規矩本是好事,官員就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做好該做的是為稱職,決不做規矩之外的方能保清譽。遺憾的是,有一些官員一看規矩多了,就變得無所作為,仿佛為自己的不作為找到了好藉口,這顯然屬於故意誤讀中央規定,極不可取。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官員的薪酬來自納稅人,為納稅人服務本是分內事,豈能尸位素餐?遵守規定、接受監督,本是義務,又豈可腹誹,以怠工或“罷工”相對?清朝清官蔡信芳離任時,面對送行的民眾賦詩一首:“罷郡輕舟回江南,不帶秦川一寸棉。回看群黎終有愧,長亭一別心黯然。”他覺得還有做得不夠的地方,怕辜負了民眾。與之相比,今天的官員顯然應該更有覺悟、有境界,在任時恪盡職守,離任時才不會有憾。政去人聲後,官做得好不好,民眾心裏最有數。

  “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習近平曾引用這個對聯表達對官員的期待。勤奮工作,高度負責,真正做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克服懼怕困難、畏首畏尾心態,保持昂揚狀態,看準的事情大膽幹。官員都盡力了,民眾才生敬意。(秦川)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