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新建住宅正在試水“新風熱回收+空氣凈化+置換送風”的抗霾組合系統。室外空氣在中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的情況下,該空氣凈化系統在1小時內可將室內PM2.5濃度降低一半(今日本報A18版)。
霧霾頻襲,“防霾房”應運而生。它所採用的“新風系統”,頗得吐故納新之道,在進出之間,將室內PM2.5濃度大大降低的清新空氣留給主人。這種適時推出的高科技住宅,迎合了當下人們對霧霾危害健康的憂慮,也算是商家開發出的適銷對路産品。
在絕大多數人們還在為購買一套房子而喘息未定的時候,顯然,這種“防霾房”的高科技附加值也是一般人難以承受的。事實也確乎如此:上海的這類樓盤成交均價在4.1萬~6萬元/平方米之間,遠非一般市民所能消受。此外,還要在物業費之外另交所謂的系統運作費。看來,能瀟灑入住“防霾房”的,只能是開發商眼中所謂的高端客戶。但問題是,“防霾房”是否真就如開發商所宣稱的那樣名副其實,能夠將霧霾徹底擋在戶外?據調查,即使是有關專家也認為,“防霾房”的實際效果還很難做到像開發商宣傳的那樣隔絕霧霾。實際上,一些入住這種“防霾房”的業主,對其防霾效果也頗有微詞的。
看來,開發商們更多的只是拿“防霾房”做行銷噱頭罷了,是否真能給業主們帶來物有所值的享受,並不在其考量之列。大炒特炒防霾概念,只為撈取更多的銀子而已。商家熱炒“防霾房”,不過是搭上了一段時間以來“霧霾經濟”興起的順風車。這一波“霧霾經濟”興起的特徵,就是防霾口罩、空氣凈化器、清肺食品等産品的走俏。商家推出的“防霾房”,大概就是為少數高端人士量身定制的特殊房源。這種買賣,商家可以將其功能吹噓得神乎其神,買家也可自認為躲進了霧霾難侵的庇護所,全然是人家你情我願的事。
但話説回來,霧霾瀰漫,誰又能獨善其身而置身事外?就算人們躲進了“防霾房”,難道就此與世隔絕了不成?前段時間,一位知名學者于丹為人們托出的防霾“心靈雞湯”——面對霧霾大家可以“關到府窗,儘量不讓霧霾進到家裏;如果這都沒用了,就只有憑自己的精神防護,不讓霧霾進到心裏。這方子被人吐槽無數,就因為它不過是對付霧霾的精神勝利法。商家推出的“防霾房”,何其神似。(屈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