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風雨,不應吹走霧霾的教訓

時間:2014-02-27 12:2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焦急的等待,興奮的期盼,一場預報的風雨,終於要光顧霧鎖霾伏長達一週的京城。料峭春風,淅瀝細雨,或將暫時洗滌出百姓望眼欲穿的藍天,但卻不應吹走灰暗沉重的傷感記憶,和從層層霧霾中悟出的慘痛教訓。

  霧霾可怕,但更可怕的是霧霾的常態,和社會對霧霾的“習慣”。當霧霾越來越頻繁地光臨,侵襲越來越多的城市鄉村,人們的心態是否會從最初的驚詫茫然,轉而變得越來越坦然淡然?

  無數叩問、多少反思、諸多研究,都掩蓋不了一個簡單的事實:肆虐的霧霾正是為曾經“重經濟指標而輕環保”付出的沉重“帳單”。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唯GDP論英雄的發展觀下,我們是否在只重金山銀山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面對遮天蔽日的霧霾,人們不再僅為當下的健康擔憂。霧霾持續影響造成的對未來社會環境的不確定性,更讓人心驚。

  當下的“抗霾之戰”確實人人可見。無論是灑水抑塵、霧霾罰單還是車輛限行、工廠關停,狠招奇招頻頻祭出,壯士斷腕語態堅決,一時間各地“同仇敵愾”,大有霧霾不除誓不罷休之勢。然而,等到風吹霾散之後,“全民戰爭”是否會轉眼消弭,一切又復舊如初;警鐘不再響起,嚴令化為空文?只到霧霾再次席捲而來,抗霾之戰才會再度上演?

  週而复始的“迴圈困局”,以及霧霾消散後的鬆弛僥倖心理,值得每個人警惕。一時的痛定思痛,難以根除霧霾的病根。唯有立長久之計、施持續之策、聚社會合力,才有真正澄澈的天空。

  美麗中國,容不得煙籠霧鎖;生態文明,不能淪為“再創灰黃”。風雨吹得散霧霾,但不應吹走責任與擔當。秉承源頭遏制、常抓常管的理念,才能走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困局。塑新型産業結構,踐環保節約路徑,區域、部門聯動,企業、公眾廣泛參與,決心不變、力度不減,才能真正守得住綠水青山,留得住白雲藍天。(梁建強 宋曉東)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