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走了,治霾的緊迫感不能走

時間:2014-02-27 13:37   來源:新京報

  生活在霧霾裏的日子,每個人心中都緊繃著一根弦:“十面霾伏”,何時才是盡頭?現在,霧霾終於走了,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氣,但仍不免惶惶然:霧消霾散之後,治霾的緊迫感會不會隨之也“松一口氣”?

  昨夜一陣細雨,伴隨著陣陣微風,帶來清新空氣的同時,也驅散了困擾華北地區、黃淮一帶長達一週左右的霧霾。

  沉沉霧霾之下,治霾的緊迫感也在與日俱增。在過去的一週中,環保部先後通報了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內蒙古等數個省份多個城市的大氣污染防治督查行動情況,據統計,已有70多家企業遭環保部“點名批評”。各地也紛紛行動起來,根據《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自從21日北京市首次啟動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以來,北京已經有147家工業企業停産限産。天津也緊急啟動機動車尾號限行措施。同時,在北京及不少城市,很多市民也自覺減少開車出行,選擇公共交通。

  霧霾之中,這些積極的措施,都有助於緩解霧霾的壓力,提升治霾的協同性與有效性。霧霾的危害性與嚴重性無須贅言,據新華社報道,根據官方發佈的數據,中國有七分之一的國土被霧霾遮覆。霧霾面前,誰都沒有特權,誰也無法獨善其身,沒有什麼比呼吸更重要的了。

  圍繞治霾,一些地方官員也立下了“軍令狀”,作出了“背水一戰”的決絕姿態。伴隨著這種“緊迫感”,一些應急舉措也紛紛付諸實施:停工、減産、禁燒、發佈橙色警報、建議市民減少出行等。

  非常時期,不管是關停工廠,還是灑水抑塵,每個人心中都緊繃著一根弦:“十面霾伏”,何時才是盡頭?現在,霧霾終於走了,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氣,但仍不免惶惶然:霧消霾散之後,治霾的緊迫感會不會隨之也“松一口氣”,下一次是否會出現類似的、甚至更為嚴重的霧霾?

  換言之,在迎來陽光燦爛的日子之後,如何才能避免治霾的“健忘症”?

  正如習近平近日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時所強調,應對霧霾污染、改善空氣品質的首要任務是控制PM2.5,要從壓減燃煤、嚴格控車、調整産業、強化管理、聯防聯控、依法治理等方面採取重大舉措,聚焦重點領域,嚴格指標考核,加強環境執法監管,認真進行責任追究。

  治霾雖然是“持久戰”,無法一蹴而就,立竿見影,但一旦患上“健忘症”,一曝十寒,則可能會貽誤最佳的治理時機。去年9月國務院公佈的“大氣國十條”《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的具體目標是:“到2017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細顆粒物濃度分別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這些都需要詳細的整治措施和具體的時間表。

  因此,儘快打消僥倖心理,延續“非常時期”生態考核的壓力,只有時刻把霧霾當作達摩克利斯之劍懸於心頭,才能將治霾進行到底,打贏這場“呼吸保衛戰”。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