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

時間:2013-12-26 14:15   來源:人民日報

  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三農”問題讓中央更關切、讓老百姓更關心。那片讓無數人魂牽夢縈的廣闊天地,需要怎樣的牽引力和助推力,才能和全國一道同步走向全面小康、邁入現代化?

  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作出重要部署。著眼我國經濟社會長遠發展大局,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深刻精闢闡述了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戰略性的重大問題,為在新形勢下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了基本遵循。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三農”問題的分析和判斷上來,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奮力開闢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新局面。

  “重中之重”,這是中央確立的全黨工作中解決好“三農”問題的位置,充分突顯了“三農”工作的分量。這些年來,在中央出臺一系列“三農”政策的持續作用下,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農業産品産量躍升至世界前列,實現了從短缺到豐富充裕的巨大轉變。今年農民增收有望超過1000元,實現“十連快”;糧食産量突破6億噸,實現“十連增”。中國人靠自己解決了世界1/5人口的溫飽問題,實現了人民生活水準質的提高。

  也要清醒地看到,儘管鄉土中國正在經歷千年未有之變局,但農業還是“四化同步”的短腿,農村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短板。我們強調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仍是基本國情,農村就是這一基本國情的最大實際;我們説還有1.28億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其中絕大部分就在農村。這就是為什麼中央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始終把“三農”工作牢牢抓住、緊緊抓好的原因所在,就是為什麼我們解決“三農”問題的這口氣松不得、這個勁懈不得的原因所在。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講過這句生動而深刻的話,就是希望全黨同志看到全面小康的重點和難點所在,懂得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小康這個道理。在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農村不能掉隊。在同心共築中國夢的進程中,不能沒有7億農民的夢想構築。“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這樣的鏗鏘語句中,彰顯的是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實現中國夢的“三農”訴求,蘊含的是中央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今天,惟有著眼全國發展大局解決制約農村發展的長遠問題,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使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我們整個大局才有保障,各項工作才會比較主動。

  35年前,我們的改革從農村起步拉開大幕,並以磅薄之勢推向全國,開啟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嶄新時代。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我們同樣要尊重和激發7億農民的首創精神,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從現在起距離全面小康目標,只有7年左右的時間。時不我待,任務繁重。認真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穩定政策、改革創新、持續發展,我們就必定能讓廣袤農村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人民日報評論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