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城鎮化要順應市場規律

時間:2013-12-16 14:49   來源:新京報

  中國推進城鎮化需要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而不是一味由政府來主觀決定、主導城鎮化具體的進程和方向。

  日前,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這次會議將對未來一段時間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産生關鍵性的影響,有助於廓清並扭轉一些政府部門、民眾在城鎮化上的觀念誤區。從會議內容可以看出,推進新型城鎮化,不是一些政府部門想怎樣、就怎樣的事情,也不是由一些政府部門和專家憑空規劃,而是必須以順應市場規律為前提。

  會議明確提出,“要遵循規律,因勢利導,使城鎮化成為一個順勢而為、水到渠成的發展過程”;“推進城鎮化,既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在創造制度環境、編制發展規劃、建設基礎設施、提供公共服務、加強社會治理等方面的職能”。

  這些論述對當下,很有針對性。現在,考察過往,不難發現很多失敗的城鎮化的案例。有的城市規劃了很多衛星城,意圖分解承擔城市功能、疏散中心城區人口,結果,這些衛星城並沒有發揮作用,有的成了“睡城”,有的成了“鬼城”。而在過去的很多年,一個主流的城鎮化的思路就是發展中小城市,抑制特大型城市的發展。結果,一二十年下來,中小城市確實實現了大發展,但是,特大型城市也不斷涌現,而且規模不斷擴張,當初竭力避免的大城市病,一件不落全都成了現實。

  現在,中國城鎮化所出現的一些問題,很大程度上來自於計劃者的自負。一些政府部門認為,通過所謂的規劃和管制等手段,可以扭轉市場發展的趨勢,可以改變勞動力和資本等生産要素流動的方向,對於中國經濟增長也缺乏想像空間。因而,很多地方在城鎮化過程中處於被動,出現市場與規劃的脫節,城鎮化與公共服務的脫節等各種亂象。

  另一方面,也應該看到城鎮化本來是一個城市和農村雙向自然流動的過程,也就是説在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逆城鎮化”。很多城市人口會厭倦大城市的生活,而回流鄉村養老、經營。對有著濃厚故土情結的中國社會來説,“逆城鎮化”正是滿足很多國人的鄉愁。所以,城鎮化也應避免單向化傾向。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在為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大開方便之門,而城市人口回流農村,卻在宅基地産權流轉、養老、社保等方面遭遇不少制度障礙。如果,人口單向朝城市流動,只會讓一些城市病日益嚴重。

  推進城鎮化需要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而不是一味由政府來決定、主導城鎮化具體的進程和方向。不能不説,一些政府部門、官員已經習慣了行政權力帶來的幻覺,要擺脫這種自負,變得謙抑,也是現實的難題。然而,要避免重復曾經犯過的一些錯誤,確實需要讓政府的權力真正尊重規律、尊重市場、順勢而為。這需要相應的制度改進,也需要城市的決策者耐心傾聽民意,尊重法律,嚴格按照法定的程式,充分討論、審慎制定城市的重大政策,如此才能盡可能貼近市場,讓規劃的前瞻性符合市場需求,從而盡可能避免決策失誤。(社論)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