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紀委成績單叫好之餘的擔心

時間:2013-11-06 13:57   來源:廣州日報

  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亮出了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改進工作作風的“成績單”:全國性會議最短僅用時20分鐘,機關公文種類精簡56%,機關會議費下降84.06%,招待費下降52.07%,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對參與的125個各類議事協調機構進行精簡,取消或不再參與86個,全國81萬名專、兼職紀檢監察幹部會員卡零持有。

  中央紀委監察部機關這种先向自己開刀、展示自身“打鐵硬功夫”的態度,不能不讓人為之叫好。而且,這樣一份漂亮的成績單,還傳遞出中紀委推進落實八項規定的明確信號,會讓其他各部委、各部門倍感壓力,對促進政府部門改進工作作風應該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但叫好之餘,能否真正形成示範效應,恐怕不能過早樂觀。

  首先,各政府部門能否切實照此標桿進行改進?中紀委雖然自身成績可喜,但對其他部門而言並無強制性參照要求。而從成績單可以看出,某些方面的行政開支可壓縮空間非常大,比如機關會務費和招待費等,因此,如果沒有嚴密的考核機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其他政府部門若利用自身權力,採取另立名目或由企業買單等方式來敷衍,恐怕會使工作作風更成問題。

  其次,這樣的成績能否得到鞏固?改進政府工作作風應是一項常抓不懈的艱巨工作,對其要有長期和經常性的部署,而不是一陣風式的運動戰。當前反腐力度不可謂不大,但能否堅持不懈,將良好的工作作風逐漸內化至公務員的深層意識中,使勤政廉潔工作自覺化?這是事關成敗的大問題。

  因此,筆者認為,中紀委能曬出“成績單”固然很好,但尚需進一步細化後續工作。首先應對政府行政性開支予以大幅度壓縮,並嚴格政務考核和財務檢查工作,形成規範的政務考核制度;其次,應使政府工作進一步透明化,方便媒體和公眾對其進行監督,形成自上而下的體制內反腐的有效補充;第三,要將轉變機關工作作風納入制度化、法治化的軌道,形成督促政府工作作風轉變的長效機制。但最終,政府的廉潔度,取決於其權力運作所受的限制度,對政府部門的監督、對一把手的權力制約等深層問題,仍然有待解決。(劉國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