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接舉報760件,誰幫中紀委網站分擔

時間:2013-09-25 13:57   來源:廣州日報

  公眾的熱情、信任能否維持,就要看公眾舉報的案子是否順利進入法定程式,腐敗分子是否得到法律懲處,正義是否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9月2日正式開通上線並公開接受網路舉報後,網路舉報數量呈現明顯上升之勢。至21日,中央紀委監察部舉報網站20天內統計的網路舉報數量達15253件,日均超過760件。

  歷史何其相似。記得2009年10月28日,中央紀委監察部開通全國紀檢監察統一舉報網站,當日引來1920萬次的點擊,導致“網路塞車”,一個月以來共收到舉報13800件。4年之後,紀錄再次被刷新,20天網路舉報量就超過15000件,説明公眾舉報熱情有增無減。

  吏治與公眾生活、社會風氣、執政黨前途、國家命運息息相關,腐敗治理需要公眾參與。公眾對腐敗現象深惡痛絕,對腐敗分子群起而攻之,是腐敗治理的民意基礎,公眾熱情彌足珍貴。心未泯,情猶衷,公眾以極大的熱情與中紀委監察部一道懲治貪腐,彰顯公眾高度信任感。信任與熱情,一樣難能可貴。

  公眾參與腐敗治理的熱情不退,對紀檢部門的信任不減,為反腐築起一道民意之銅墻鐵壁,然而,公眾的熱情、信任能否維持,就要看公眾舉報的案子是否順利進入法定程式,腐敗分子是否得到法律懲處,正義是否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否則,單向度的熱情不可能持續太久。揆情度理,日均舉報超過760件,要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難度不言而喻。撇開意願不談,即使有心為之,也不免心有餘而力不足。

  許多舉報者熱衷於向中紀委監察部直接舉報,甚至視為首選,除了千古流傳的“青天情結”,與一些基層地方的不作為不無干係。按照制度設計,中央管幹部出問題由中央紀檢監察部門來查,省管幹部出問題由省級來查,市管幹部出問題由市級來查,而現實往往是,地方紀檢監察機關在同級官員面前腰桿不夠硬。貪官胡建學有句“名言”——做官做到了廳級就沒人管了——並非胡説八道。中紀委監察部再負責,也不可能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大多數針對地方官員的舉報,最終多半也只能從哪來到哪去,交由地方紀檢監察部門辦理。一旦回到地方,一些舉報最終恐怕又逃不過石沉大海的命運。

  公眾有熱情,中央有決心,就怕“兩頭熱中間冷”。按照中紀委的數字,全國共有81萬專職、兼職紀檢監察幹部職工(截至2012年年底,全國公務員總數為708.9萬人),防腐反腐投入的力量不可謂不多,如何盤活地方紀檢監察力量,讓他們挑起屬於自己的擔子,負起應該負的責任,而不是坐等中紀委監察部出馬,幫地方打“蒼蠅”,成為當務之急。只要各級紀檢監督機構履職有方,保障有力,將問題化解在地方,反腐壓力、社會矛盾就小得多。

  從更宏闊縱深的視角考察腐敗治理,防腐才是終極目標。“老虎”“蒼蠅”一起打,將腐敗官員繩之以法,固然是紀檢監察部門的重要職責,但“治未病”,防止官員腐化墮落,更應是紀檢監察工作的價值取向。在這個意義上説,超越個案治理,觸及制度設計,是防腐反腐躲不過的議題。(練洪洋)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