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經費可為零,解釋不能為零

時間:2013-11-04 14:36   來源:廣州日報

  雲南省招標採購局在雲南省政府資訊公開門戶網站上公佈的“三公”經費引發關注:2012年該局“三公”經費僅為2700元,今年的預算為0。資訊公佈後,引發了部分網民的質疑,這樣的數字是否可信?(11月3日《京華時報》)

  從“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角度來説,三公經費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越合理越好,要契合程式正義,且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不過,如果沒有必要的公開透明與程式正義,三公經費無論是高了還是低了都會引發質疑,這不,雲南省招標採購局三公經費為零,公眾還是提出質疑。

  質疑者表示,作為省級招標採購局,難道真的不需要公款吃喝麼?不需要和其他部門或企業有合作交流麼?局裏9輛公車突然沒有了,這又是為何?網上傳聞該局有變賣公車之嫌,這是否屬實?另外,對於記者的採訪函,當地一直沒有回復;記者直接到招標採購局的辦公室去,得到的結局也是“領導這些天都在開會”,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公眾對三公經費應有足夠的知情權與監督權,如果僅有一個籠統的“三公經費為零”的表述,而沒有作出合理的解釋,是很難平息輿論質疑的,也會喪失政府部門的公信力。

  專家也表示,三公經費從理論上來説是可以為零的,而通過現實我們也知道這種可能性是的確存在的,為何?因為很多三公經費被“隱藏”了。一者,下級接待上級的公款吃喝,在上級部門是無法體現的,一個省級招標採購局的確有這個能力。二者,因為機關單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對於前來辦事的企業,公職人員會否“吃拿卡要”不商量?這也能“隱性創收”。三者,三公經費一般指通過財政撥款的支出,但是社會上流行“節日腐敗”,地方政府小金庫、亂收費等預算外的資金,也是不會體現在三公經費裏面的。如此等等,可供三公經費“隱身”的地方的確不少。

  當前,缺乏驗證機制、問責機制的三公經費公開是有硬傷的,而且基本上靠各政府部門“自編自導自演”了。但是,三公經費可以為零,但解釋不能為零,我們必須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以便更好地發揮監督權。

  關於三公經費的制度設置,必須一方面確保三公經費的詳細公開,另一方面也要能預防三公經費的各種轉嫁,如此才能抵達正義的彼岸。(龍敏飛)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