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緊會議費,“三公”能否變“四公”

時間:2013-09-04 14:43   來源:新京報

  據報道,青島市財政局介紹,除對“三公經費”進行財政監管以外,還把會議費納入監管。財政重點盯的“三公經費”,變成了“四公經費”。自2008以來,會議費“零增長”,其他經費都有所壓縮。

  據報道,現在定點飯店“定了就完”,吃喝玩樂全都可開成“會議費”。“會議費”儼然是個筐,什麼費用都往裏裝。“三公經費”被盯緊了,“會議費”報銷成了揮霍公帑的一個活門。把“三公經費”擴容為“四公經費”,健全盯防機制,是明智之舉。

  對會議費進行財政監管並非青島獨創,中央對此一直有要求,比如要求會議在內部場所開。2006年12月,財政部宣佈對中央級會議費每天的每人平均額度予以限定:一類會議400元,二類會議300元等等。各省市其實是套用此辦法,作了本地化。但這仍存在漏洞,比如黑龍江省規定會議費“定額管理,包乾使用”,理論上不開會錢也歸你了。

  青島市對會議費的監管主體是財政局,本質上還是內部人監管。2008年的會議費,本身就有巨大泡沫,零增長也未必合理。況且財政廳長把關,也管不住上頭“一支筆”。在此情境下,外部監督尤為重要:把會議費納入預決算公開的範圍,讓公眾知情與評議,直面輿論反饋。要堵住“會議費”漏洞,必須將“三公經費”擴容,實現“四公經費”公開。

  “四公經費”僅僅做到公開也不夠,最好是納入政府預決算報告,列出明細,讓人大代表行使審議和批准權。“總額包乾”之類,本身就像孩子的“壓歲錢”,其中不合理部分應堅決砍掉。(楊于澤)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