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廠培養的是考試機器

時間:2013-10-24 14:02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今年把104名畢業生送入北大和清華的衡水中學,再一次引發了輿論對這種超級中學的擔憂。北京大學鄭也夫教授開設“批判的教育社會學”公選課,指導本科生、研究生進行教育調查。其中有一篇《學生眼中的“衡水模式”》,是對畢業自衡水中學的北大在校生的訪談,從學生視角對“衡水模式”的揭示,可補充一些宏觀議論之失。

  作為應試教育的“極致版”,衡水中學對師生無所不在的“嚴格管理”、量化考核不僅精確到每一分鐘,如34分下課,38分下課之類,還有對學生個人行為的嚴格控制。

  王同學説,因為上自習的時候,我比較喜歡抖腿,因為我坐在邊上嘛,我抖腿一般是因為比較緊張或者是比較投入,然後我就因為這個被記過了。楊同學説,比如説自習課不能抬頭。抬頭算自習紀律。自習課不能站起。我是上課轉筆。就連著兩周都記我自習紀律,然後班主任就惱了。因為會拖班級後腿。劉同學説,我有一次就是自習的時候靠著墻坐,就被記自習紀律了,可能是覺得我這樣太舒服了,沒有在學習。

  跑操紀律則就包括候操時看小本的認真程度,事實上不是看,而是必須要讀出聲,聲音越大越好。在跑操的時候出於安全考慮是不用讀小本子的,但是要大聲喊出班級口號。這有點類似于軍訓時喊的番號,劉同學至今還記得她當時喊的是“未名湖邊,博雅塔下,305班,北大同班”。

  對於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的學生,交往是一種特別重要的學習。但在衡水中學是不合時宜的,因為無關高考。

  即使是一個宿捨得同學,平時説話的機會也不多。因為大家回宿舍就是為了休息,而且還有午晚休紀律,也不能説話。

  所以總體來説,在衡水中學,學生的交際圈是比較小的,同學之間的關係比較淡漠。一方面這可能使遠離家庭的學生失去了友情這樣的感情寄託,但是另一方面,這大大降低了同學之間發生矛盾的頻率,因為大部分時間大家都在學習,並沒有衝突的契機和時間。

  還有這樣的細節:

  劉同學説,後來我睡覺連衣服都不脫,冬天也不蓋被子,就蓋羽絨服睡覺,因為早上沒有時間疊被子。我幾乎三年睡覺都沒有脫過衣服,在衡中這樣的也不是少數。

  我們經常説,教育不是教學,教學不能蛻變為訓練;然而在這種超級中學,教育已經異化成了無所不在的管制!高中三年沒有脫過衣服睡覺的學生居然不在少數,説老實話,這遠遠超過了我的常識和承受力的底線!

  教育工廠培養的是考試機器,而不是心智健康、全面發展的人,這一點幾乎沒有人否認。所有慕名而來、自覺接受戕害的學生和家長,要的就是一塊名牌大學的敲門磚。這是一場學校、教師與學生和家長各取所需的合謀。但是,離開中學之後,有的學生也能看清這一模式的價值。

  其實我很擔心衡中的未來,因為它已經沒有什麼新的東西可做了,它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從前的基礎上再不斷地加壓,可能學生不能反抗些什麼,因為已經進來了。但是老師的流動會非常大,許多年輕的老師就會覺得自己的人生好像看到頭了一樣,他們所做的事就是不斷地重復。我看到那些師弟師妹的狀態,覺得他們的許多看法我都不能理解,他們覺得這個世界非黑即白。我覺得教育應該是一種“化”的過程,它需要教會你許多準則,也需要教給你不單一的價值判斷,但是衡中沒有做到這一點。

  於是,真正發人深省的,是這樣一種管理方式和教學模式,不但未得到教育主管部門的整飭治理,反而在全國介紹推廣。並且,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各地打造“教育航母”的熱情不減,萬人一校、百人同班的巨型學校和大班額呈蔓延之勢,嚴重惡化了區域教育的生態。這不僅是對國家推行素質教育的極大諷刺,也是應試教育對教育規律和教育法律放肆的挑戰。(作者楊東平為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