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應儘快回到健康發展軌道

時間:2013-10-02 18:48   來源:經濟日報

  近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IPO(新股發行)長期停頓,不利於企業正常的股權融資活動,也給市場運作增加了不確定性,不利於股市長期穩定健康發展。證監會將積極審慎恢復新股發行,但重啟IPO必須對過去的辦法進行較大改革,目前正在積極制定和準備改革的配套文件與技術措施。

  自去年11月IPO暫停至今,每次的重啟傳聞,都會激起市場的強烈反應。對於此次證監會的表態,仍有不少人擔心重啟IPO可能造成二級市場“池子擴大,水位下降,指數下一個臺階整理不可避免”,並將弱化投資功能。筆者認為,一味排斥IPO重啟,實質上是掐斷了股市作為融資渠道的功能,不利於我國股票市場儘快回到正常軌道。同時,一旦重啟IPO,監管層要同樣重視股市的投資功能,最大限度地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融資和投資,都是股票市場的基本功能。股市擴容,強化的是融資功能,與投資功能弱化並無必然聯繫。從我國以前5次IPO重啟的過程來看,對市場影響更多是短期的,並未改變大趨勢。A股市場近年來持續低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融資功能強、投資功能弱。

  儘管只有20多年的歷史,但中國股市的融資功能可謂被發揮得淋漓盡致。A股總市值位列全球前3位,對推動經濟發展功不可沒。同時,股市投資功能相當程度的缺失,造成不少值得重視的現象和問題。比如,缺乏足夠的長期機構資金入市,股市的供求關係容易失衡,波動加劇;不少上市公司品質不高,缺乏投資價值,卻沒有實現優勝劣汰;上市公司高管等少數群體和“點石成金”的投機莊家操縱市場,實現暴富,不少股民卻“血本無歸”……

  有統計表明,中國股市大多數股票長期不分紅或分紅率不足1%。2012年滬綜指、深成指分別以21%和28%的跌幅領跌全球股市,5000萬股民虧損面達87%,每人平均虧損4萬元,機構投資虧損超過4000億元。這難免讓人慨嘆:股市的投資保值增值作用何在?價值發現功能何在?國民經濟“晴雨錶”意義何在?股市是否就是一些上市公司和投機莊家的“圈錢地”、散戶股民的“絞肉機”?

  股市歸根到底是投資者的市場,縱觀國際上任何成熟、強大的資本市場,無不是投資和融資功能並重。投資功能是股票市場的一項基本功能,一旦不能吸引包括中小投資者在內的投資者,融資功能必然難以持續、充分地發揮。而一個功能偏廢的證券市場難以告別“漫漫熊途”,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強化我國股市的投資功能,首先要轉變“重融資、輕投資”的觀念,真正樹立起平衡投資和融資功能的發展理念。要從促進A股市場長期健康發展的高度,把投資功能建設擺上同等重要位置,甚至在當前要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

  其次,應加強制度設計、建設和完善,用制度保證投資獲利的可能性。如,深化發行制度改革,杜絕無投資價值的企業只為“圈錢”而上市;深化退市制度改革,讓長期只講“吸血”利己、從不“拔毛”利人的虧損公司退出;完善資訊披露監管制度,保證投資者投資安全;完善大小非解禁、大股東套現和上市公司融資制度設計,避免對股市形成沉重打擊;強制推行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制度,讓投資者更關注公司本身的投資價值,而不單純依靠短期投機的收益;等等。

  第三,要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推動長期資金入市,改善投資者結構和資金供需平衡,提振、穩定股市投資信心。在成熟的國際資本市場中,機構投資者比重較大且佔主導地位,證券市場表現更為穩定。正是由於市場投資者結構不平衡狀況突出,市場中不重基本面、聞風炒作、追漲殺跌等現象盛行,市場資金供需容易失衡,從而造成股市大起大落,使證券市場的投資功能發揮受阻。

  第四,創造一個有利於股市健康發展的公平公正公開的交易環境,保護投資者利益。必須嚴懲欺詐上市、內幕交易、不當關聯交易等違法行為,務必讓編造虛假財務報告和散播虛假資訊的公司或個人付出沉重代價。只有這樣,才能讓股市回到健康發展的軌道上來,讓投資者能夠通過投資來分享中國資本市場和整體經濟發展的紅利。(趙淑蘭)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