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敗沒有旁觀者

時間:2013-07-01 15:52   來源:光明日報

  讓更多群眾積極參與反腐敗鬥爭,監督和舉報貪污腐敗行為,那麼任何偽裝最後都逃不過群眾的眼睛。

  實名舉報信不足百字,關鍵內容只是聽説,但為了不辜負舉報人的信任,檢察院一查到底——兩個縣9名“糧官”栽了。6月24日至28日是全國第十五個舉報宣傳周,在浙江省雲和縣檢察院舉報宣傳活動現場,群眾對該院通過一封不足百字的舉報信挖出縣糧食收儲公司一群腐敗分子的事津津樂道,稱讚檢察機關既嚴格保護了舉報人,又有力查處了腐敗案件。

  長期以來,實名舉報一直是非常敏感的話題。今年年初,中紀委新聞發言人表示:提倡實名舉報,凡是實名舉報的,優先辦理,及時回復。如今,隨著人民群眾法律意識和監督意識的增強,案件線索來源於信訪舉報和實名舉報的越來越多。推進反腐敗和廉政建設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主體。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腐敗分子往往善於偽裝,善於“潛伏”。“想到廣西還有700萬人沒脫貧,我這個當主席的是覺也睡不好呀”,這是成克傑的“口頭禪”;走訪基層輕裝簡行,回老家睡地鋪、喝稀粥,與鄉親噓寒問暖格外“親”,這是胡長清的“做派”;“誰不反腐敗,就叫誰下臺”,這是湖北省原省長張國光的名言……摘下這類腐敗分子的面具,僅靠紀檢監察機關有些勢單力薄。讓更多群眾積極參與反腐敗鬥爭,監督和舉報貪污腐敗行為,那麼任何偽裝最後都逃不過群眾的眼睛。

  加強監督、關口前移,是有效預防腐敗的關鍵。一個人的腐敗行為往往起步于思想蛻變之時,而思想的複雜變化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可見端倪。一般情況下,上級組織和領導很難發現這種苗頭,周圍的群眾卻會察覺。如果在強化監督上下功夫,把廣大群眾發動起來,那麼腐敗剛露苗頭可能就會被發現。發現早,治理的難度就小,社會危害也小,群眾滿意率也高。

  “身正不怕影子斜。”一個人敢不敢公開、自覺地接受監督,本身就是其廉潔程度的試金石。認真進行監督,對領導幹部的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是憲法賦予人民的權利。目前,網路監督、媒體監督和社會監督已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接受,發揮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隨著社會發展和監督渠道增多,人民群眾行使監督權利有了更多便利,通過正當渠道反映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認可,而這是最大程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礎和保障。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