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安排應告別“假日經濟”思維

時間:2013-09-18 14:19   來源:新京報

  一個直轄市數百商家捆起來大賣7天,還不如一個電商一天賣得多。可見,拉動消費、刺激內需,真的不一定要靠長假。

  “上3天休6天、上6天休1天、上2天休7天……16日起工作進入混亂狀態!”“請3天假休息8天”、“請2天假休息10天”……中秋、國慶假期臨近,據報道,五花八門的“拼假攻略”躥紅網路。

  9月份被指“最折騰”月,不是沒有道理。儘管大家也享受到了一定的假期,但是,如此複雜的放假和上班模式,讓人有些受不了。這兩天輿論也在呼籲,放假安排能不能不這麼安排,與其靠雙休日拼湊假期,不如按部就班地來,不要把工作和生活節奏打亂。

  這些訴求不是沒有道理。現在,或許到了重新審視“長假”制度的時候了,放假安排能否告別過去的“假日經濟”思維?

  當初推出“長假”制度,意在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通過給國人放長假,以提振內需、刺激消費,激活“假日經濟”。不可否認,這些年來“長假”制度確實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人們還沒有旅遊的習慣之時。這直接刺激了人們出遊的需求。

  不過,時移世易,現在的放假制度安排,不但打亂了生活和工作節奏,而且導致了交通擁堵、景區人滿為患等問題。近年來,每到週末下午,出遊的人們集中返京,北京幾條高速路的進京方向都會出現大面積的堵車。到了長假,開到哪兒都得堵上一陣,走到哪都是萬眾雲集,很多人都寧可宅在家裏,也不出門。

  另外,長假對購物等消費刺激,也因為網購的興起而在遞減。去年11月11日民間自造節日“光棍節”,阿里巴巴旗下淘寶和天貓一天的銷售額突破百億。而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去年中秋、國慶雙節黃金週期間,北京130家重點商業企業實現銷售額71.6億元,上海395家大中型商業企業、5000多家網點在雙節期間共實現營業收入64.30億元。一個直轄市數百商家捆起來大賣7天,還不如一個電商一天賣得多。

  可見,拉動消費、刺激內需,真的不一定要靠長假,隨著商業模式的創新和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成功的市場行銷同樣可以激發巨大的消費需求。“假日經濟”的魅力正在褪色,在非短缺經濟的社會,從本質上來説,“假日經濟”只是一次集中消費,並不能讓社會消費總額發生太大的變化。現在的中國經濟,沒有必要再借“假日經濟”來拉動內需。更何況,隨著帶薪休假制度的逐步完善,民眾也完全可以自己放“長假”。

  所以,在放假安排上,也需要政府進一步向社會放權,需要減少“長假”這樣的微觀干預手段。政府明確了法定節假日,然後,將放假安排的權力交給企業、員工,讓大家自由組合。這或許能夠大大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政府部門所需要做的,就是保障國民的休假權利,完善制度、加強監管。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