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風,貴在有擔當

時間:2013-09-16 14:16   來源:人民日報

  什麼是擔當?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在其位,謀其政。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順境逆境看胸襟,大事難事看擔當。敢擔當,更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是共産黨人想幹事、能幹事、乾大事、幹不成事不罷休的精神品質。

  習近平總書記説,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是檢驗每一個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現了共産黨人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方面。

  敢擔當、願擔當、善擔當,是改進作風的重要方面。遇事躲閃、不想碰硬的想法,私字當頭、不願負責的言行,把做官當事業的“官”念,折射的都是高高在上、不負責任的官僚主義,都是不勞而獲、坐享其成的享樂主義。

  有個寓言,説三隻猴子疊羅漢翻高墻。一不小心倒了,亂作一團,互相責備。最上面的猴子説:“中間的抖了一下,我才歪了。”中間那只説:“下面的抽搐了一下,我才抖的。”最下面的猴子説:“我好像聽見老虎的聲音,所以抽搐了一下。”各有各的説辭,各有各的藉口。現實中,如果都抱著“猴子疊羅漢”的態度,碰到難題畏畏縮縮,承擔責任互相扯皮,遭遇失敗彼此指責,那問題誰來管,工作誰來抓,責任誰來負?

  擔當,沒有那麼一股子勁,不行。

  一些領導幹部,不敢擔當。或是不能正視問題,找藉口、尋託辭,擊鼓傳花,把現實問題拖成“歷史問題”;或是信奉“不幹事就沒事”,“職能不對口”、“條件不具備”、“問題很複雜”等等,張口就來;或是搞“愛惜羽毛”那一套,當“開明紳士”,遇到矛盾繞著走,態度曖昧,“獨善其身”。

  敢於擔當是一種膽識,需要有勇氣。面對任務勇挑大梁,面對矛盾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挺身而出,面對邪氣堅決鬥爭。有勇氣,才能肩負起改革發展穩定的艱巨任務,才能應對好經濟社會發展的各種風險考驗。

  一些領導幹部,不願擔當。一心為己,追求短期政績,搞豪華慶典、這展那會,剛修好的路拆了重鋪、剛建好的樓推掉再蓋,甚至建個空城,製造泡沫。

  樂於擔當是一種胸懷,需要大氣。山西有個右玉縣,18任縣委書記,心底無私、久久為功,造林治沙,一任接著一任幹,堅守、堅持,60多年的“綠色接力”,沙化治理率近90%。跳出了一己之私,才有這個胸懷,才有這個擔當的責任。領導幹部就是要吃苦吃氣吃虧,敢想敢幹敢為。歷史的評判、群眾的口碑,最終肯定的,一定是那些堅持信仰和遠大理想的人。有大氣,才能站在天安門上看問題,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援。

  還有一些領導幹部,不會擔當。引導輿論,不假思索張口就放炮,不僅達不成共識,還擴大了分歧;面對群眾監督,不是加以重視,而是打壓批評甚至搞“跨省追捕”。這些人,擔是擔當了,但是胡擔當、亂作為,適得其反。

  善於擔當是一種能力,需要有底氣。“打鐵還需自身硬”,肩膀硬、腰桿直,不僅要一身正氣,還要與時俱進,善於學習、才有新招。有底氣,才能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在改革深水區、社會轉型期,更好地掌權執政。

  改作風,必須講擔當,貴在有擔當。有勇氣、能大氣、增底氣,我們就一定能不辱使命,取得“接力賽”中,我們這一棒的優異成績。(馬利)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