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把“好幹部”用好

時間:2013-07-12 13:43   來源:人民日報

  知人不深、識人不準,就會出現任人不當、用人失誤。人才放錯了位置,也可能變成庸才。位子不“合身”,小則屈才,大則誤事

  劉邦用韓信,“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終得天下。趙孝成王用趙括,錯用一人,敗績連連。歷朝歷代,能否選賢任能、知人善任是決定興亡的關鍵一環。

  國以人興、政以才治,更是我們黨治黨興國的經驗昭示。從毛澤東倡導“五湖四海”、“幹部決定一切”,到鄧小平改革人事制度,強調選拔幹部“只要選得好,選得準,我們的事業就大有希望”,再到今天習近平提出“選什麼人就是風向標,就有什麼樣的幹部作風,乃至就有什麼樣的黨風”,“用什麼人,不用什麼人”,始終都被我們黨視為關乎韆鞦基業的核心問題。

  “用得正人,為善者皆勸;誤用惡人,不善者競進。”我們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會蔚然成風;用一小人,則小人群聚,投機取巧以致烏煙瘴氣。把好幹部用好,不僅關係到工作和事業的發展需要,更關係到幹部隊伍的人心聚散。把好幹部用到“刀刃”上,使人盡其才、各展其志,好幹部才會層出不窮、濟濟一堂。

  必須看到,有的地方和部門,正確用人導向並沒有得到很好體現。一些德才平平、鑽營取巧的人屢屢得到提拔重用,一些踏實幹事、不跑不要的幹部卻沒有進步機會,幹部群眾對此意見很大。在選人用人上,有的唯GDP是從,將發展等同GDP增長,無視“政績泡沫”。有的唯票數是取,簡單地將公選票數等同民意認可,忽視實際業績。有的講“背景”,招聘考試任人唯親,提拔重用只看關係。有的論“資歷”,搞論資排輩、平衡照顧,“累日以取貴,積久以致官”。這樣的風氣如成一時之盛,非但出不了好幹部,更會散了黨心、失了民心。

  古人云“為治以知人為先”,又言“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謂之知人”。把“好幹部”用好,關鍵在知人善任。

  所謂“知人”,就是要求組織部門摸清幹部的“底子”,全面深入,歷史辯證。知人不深、識人不準,就會出現任人不當、用人失誤。春秋時,鄭國子産善於識人,“擇能而使之”,反對官員去做不勝任的工作,將之比作“操刀傷錦”,必成大害。於今而言,識人依然大有學問,必須深入觀察:觀察幹部對重大問題的思考,看見識見解;觀察幹部對群眾的感情,看品質情懷;觀察幹部對待名利的態度,看境界格局;觀察幹部處理複雜問題的過程和結果,看能力水準。

  所謂“善任”,就是要給幹部合適的“位子”,用當其時,用其所長。“駿馬能曆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人才放錯了位置,也可能變成庸才。位子不“合身”,小則屈才,大則誤事。現實中,好幹部不一而同,有的擅長具體業務,有的善於通觀全局,這就需要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特別是,應當善待那些“有棱角”的幹部,他們雖有些個性,但更富原則性;應當保護那些“獅子型”的幹部,他們雖易得罪人,卻更富創新力。“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對那些有本事、勇擔當的幹部,為他們説公道話,給他們大舞臺,是組織部門的重要責任。

  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幹部在任期內把GDP增速提高0.3%,升職概率將高出8%;如果長期把錢花在民生和環保方面,升職幾率將是負值。結論未必準確,但這種傾向值得注意。當這樣的傾向愈演愈烈時,就會出現一味追求GDP的不良風氣。當拍腦袋決策、拍胸脯擔保、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幹部”,留下爛攤子、照樣能陞官時,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負效應。一千多年前,韓愈慨嘆“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今天,最好的伯樂,是科學的幹部選用考核制度。只有讓這些制度,既看“高樓”又看“地基”,既看“顯績”又看“潛績”,看經濟總量也看民生改善,看經濟發展也看社會和諧,看幹部評議更看群眾口碑,才能讓好幹部源源不斷被發現、公道合理被使用。

  “世不患無才,患無用之之道。”習近平同志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力量和作用,既取決於黨員的數量,更取決於黨員的品質。“好幹部”是決定執政黨力量的核心競爭力,也是決定執政黨作用的核心戰鬥力。始終把“好幹部”看清、選準、用好,黨的偉大工程才能生生不息,人民的偉大事業才會蒸蒸日上。

編輯:張禦舲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