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帶著情緒意氣去反擊輿論監督

時間:2013-09-10 13: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今年春節以來,關於“濰坊市許多企業通過高壓泵深井排污並形成打井排污産業鏈”的傳言迅速形成輿論熱點,讓山東環保部門承受了巨大輿論壓力。可隨後當地政府部門在“掘地三尺”般的暗訪和調查中,並未發現“高壓泵深井排污”現象。前幾天,山東環保部門在微博上隔空喊話,稱調查付出了巨大行政成本,要當初轉發了這些傳言的微博大V向被冤枉的企業道歉,掀起了一場微博論戰;近日山東又公佈了受“深井排污不實傳言”影響的企業名單。

  雖然這場環保部門與微博大V的論戰,以握手言和結束,雙方在開始的意氣之爭後達成的共識是“我們彼此的敵人不是對方,而是水污染”,但這個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值得反思。看得出來,山東環保部門對“付出了巨大的行政成本”和“無辜被冤枉”仍耿耿於懷,是帶著受害者的情緒和還清白的意氣公佈“受影響企業名單”的。

  雖然調查過程付出了巨大的行政成本,地方形象也在傳言中受到損害,但作為政府部門不必帶著情緒和意氣。雖然耗資巨大,掘地三尺卻沒有發現問題(不一定就沒有問題,有媒體報道稱山東排污調查結果與此前環保部結論有偏差,環保部5月公佈的華北平原排污企業地下水污染專項檢查結果顯示,山東有14家企業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違法問題),但這並不是做無用功,而是一個政府用點滴行動重建公信力的過程。耗時費力的調查,是政府部門在面對質疑時應盡的義務,既是給公眾一個交代,也是給企業一個交代。現在調查結論有了,應該以“給輿論一個交代”的心態去公佈結果,而不是充滿對抗和怨憤:瞧,你們看,根本沒有你們所説的“打井排污”,我們被冤枉了,要向我們道歉。

  調查所耗費的行政成本,某種程度上,是政府部門為失去公信力而付出的代價。之所以出現“許多企業通過高壓泵深井排污並形成打井排污産業鏈”,有造謠的成分,造謠傳謠者也已受到懲罰。但為什麼這樣的傳言出現後,會産生那麼大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那麼多人輕易相信並産生強烈恐懼了呢?有在新媒體環境下大眾缺乏媒介素養而輕信輕疑的原因,更有政府部門缺乏公信力的原因。在看到了無數讓人震驚的污染醜聞、環保部門的不作為、地方政府對污染企業的保護之後,輿論和公眾對政府的環保執行力充滿懷疑,完全相信無良的企業會在不負責任的環保部門“保護”下幹出“深井排污”這種缺德事兒來。

  在環保部門説什麼公眾都不信的情況下,只能通過最笨的辦法,一個個地排查,以掘地三尺的力度去自證清白,還企業以清白。

  這個過程確實耗費了巨大成本,政府被誤解,企業被折騰,先後出動執法人員1.87萬人(次),排查涉水企業5400多家(次),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反覆排查。即使成本很高,也是環保部門為修復公信力而付出的代價,信任坍塌是很容易的事,而重建則非常難。一兩次排污醜聞,就能侵蝕民眾對環保的信任,而想要把丟失的公信力重拾回來,則不那麼容易了,需要一點一滴地重新贏得信任。山東環保部門這一次所做的工作,就是重建信任的努力,在自證清白中自我救贖。

  被冤枉了,付出了巨大行政成本後,首先想到的不應該是情緒化的反擊,而應該是更加愛惜權力的羽毛,珍惜公信力,嚴格執法,加大監管,以可靠的制度監督政府“絕不當污染企業靠山”,從而贏得公眾信任。輿論監督是環保部門的朋友,絕非敵人,共同的敵人是污染。(曹林)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