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治病”旨在對症下藥

時間:2013-09-06 13:52   來源:人民日報

  人的身體有了毛病,要及時就醫。人的思想和作風有了毛病,也須抓緊診治。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區別情況、對症下藥,才能對作風之弊、行為之垢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12字總要求中,“治治病”是歸宿和落腳點,是決定民主生活會品質高不高、活動效果實不實的關鍵所在。

  當前,從治理“人情案”、“關係案”到整改多佔住房、公款吃喝,各地各部門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立行立改,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存在護短遮醜不作為、“領導患病,群眾吃藥”、吃“保健品”糊弄等現象。這就告訴我們,落實“治治病”的要求,難在正視問題,旨在對症下藥。正是從這個角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治治病”就是要“對作風方面存在問題的黨員、幹部進行教育提醒,對問題嚴重的進行查處,對不正之風和突出問題進行專項治理。”

  “禁微則易,救末者難”,諱疾忌醫,就可能小病拖成大病,由病在表皮發展到病入膏肓,最終無藥可治。面對作風頑疾,有直面現實的勇氣,有真抓真改的決心,才能找準病灶、抓住要害。反之,看到問題躲著走,碰到矛盾繞著過,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會貽誤治病時機,冷了群眾的心。

  找出了問題,更需對症下藥。“藥對如鎖開”,抓對方子用對藥,才會發揮療效。教育實踐活動聚焦作風建設,而作風問題既有普遍性,也有差異性。一個藥方治不了百病,科學有效的做法,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立足病情病因,講究方式方法。對作風方面存在問題的黨員、幹部,也應找準“病症”、區別對待,該吃藥的吃藥,該動手術的動手術,切實體現從嚴治黨要求。

  “治病”過程,就是教育實踐活動見真章、動真格的過程。不論是查擺問題、開展批評,還是召開民主生活會,那些重形式輕內容、重表態輕行動、重班子輕個人、重工作問題輕“四風”問題的做法,既未找到癥結所在,也未用對藥、用足藥,甚至以“保健品”取代治病藥,真病假治、大病小治,只能是越治病越重。只有較真碰硬、狠下猛藥、深挖病根,才能掃除積弊、破解難題,確保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空、不偏、不走過場。

  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整風時説:“對以前的錯誤一定要揭發,不講情面,要以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批判過去的壞東西,以便使後來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懲前以毖後,治病為救人。落實“治治病”要求,既要治已病,又要治未病,建立防病治病、祛邪扶正的長效機制。只要黨員幹部作風一新、黨組織肌體更加健康,就能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凝聚億萬人民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