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過即改 轉作風的一塊“試金石”

時間:2013-06-27 14:13   來源:工人日報

  一些地方,之所以發生小問題轉化為大矛盾、小矛盾激化為大糾紛,不能不説與一些部門僵化的管理思維、一些人的“官本位”觀唸有著莫大關聯。能不能聞過即改,反映出一些單位及官員是不是真心執政為民,是不是真心解決問題,是不是真心改變工作作風。

  據本報6月24日報道,位於廣州珠江新城的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共有30多個市級管理部門和部分中央駐穗機構,每天前來辦理業務的群眾絡繹不絕。日前有市民投訴稱,由於該中心中午“閉門午休”,上午沒能及時辦完事情或下午提早來的市民只能在烈日下苦等,隔門望著裏面的空座位和空調“興嘆”。該中心接到市民投訴後,及時為辦事群眾開放中午等候區。對此,廣州市民在為廣州政務服務中心聞過即改叫好之餘,也紛紛表示,期待這種貼心服務能夠在更多機關單位普及。

  政務服務中心聞過即改,打破慣例的做法,贏得了市民的叫好,這與其他一些地方和一些單位仍然拒絕市民的合理要求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政務服務中心聞過即改的舉動,因為設身處地地為公眾著想了,為公眾提供了方便,公眾立刻給予了肯定。其顯示出來的意義很明顯:只要有關部門能夠實心實意為公眾利益著想,即使是微小的成績也會得到公眾的讚揚。一個不大的行動換來了不錯的社會效益,這是對當今一些單位、一些部門、一些官員與公眾發生矛盾了,動輒將原因歸咎於公眾不理解的慣常做法是一個不小的諷刺。

  目前,在一些地方,有些單位和部門的工作作風並沒有像公眾期待的那樣發生很明顯的變化。一些官員面對公眾的指責,轉不過彎子;面對不正之風,缺乏糾正的決心和勇氣。有的單位聞過不改,即使面對公眾的投訴依然我行我素,如有些地方“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的問題依然沒有明顯改觀,對公眾的要求,一些工作人員甚至還有“蚍蜉撼大樹”的“優越感”。有的單位聞過“拖”改,以這樣那樣的困難和條件推諉責任、抵制整改;有的單位聞過拒改,“八項規定”出臺以來,一些人將大吃大喝搬到了私人會所、內部食堂,從公開轉入了地下,等等。

  聞過即改有多難?

  事實上,有些事情解決起來並不太難,只要多為公眾著想、轉變工作作風,即能令公眾滿意,比如廣州市政務服務中心中午“謝客”問題,態度改變了,服務改進了,問題也就解決了;有些事情需要優化資源配置、強化管理來解決,像看病掛號難的問題,現在一些地方整合到一個掛號平臺上,實現預約掛號和差別就診相結合的方式,掛號難和就診擁擠的問題得到一定緩解;有些問題需要協調、平衡多方利益,比如土地和房屋徵收問題一直是各地“老大難”,現在禁止強拆,強調協商解決,矛盾就不像以前那麼激烈了。

  一些地方,之所以發生小問題轉化為大矛盾、小矛盾激化為大糾紛,不能不説與一些部門僵化的管理思維、一些人的“官本位”觀唸有著莫大關聯。能不能聞過即改,反映出一些單位及官員是不是真心執政為民,是不是真心解決問題,是不是真心改變工作作風。

  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啟動,一些部門和單位是不是真心轉變工作作風,是不是真心走群眾路線,能否聞過即改可謂一塊“試金石”。轉變工作作風,需要聞過即改的決心,更需要聞過即改的行動。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