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習近平總書記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叫好

時間:2013-03-06 14:01   來源:光明網

  2013年3月4日,必將載入中國發展史冊,成為中國科技光輝歷程的重要時刻。在北京明媚的春日裏,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王滬寧、栗戰書,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杜青林,來到全國政協科協、科技界委員中間,看望科學家並參加討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

  筆者作為會議工作人員,聆聽了總書記向科學家發出的偉大號召,目睹了總書記尊重、關心科學家的動人場面,感受到了這是習總書記不同尋常的大手筆。由衷感到:這是繼毛澤東主席當年提出自力更生搞“兩彈一星”,鄧小平同志在一九七八年召開全國科學大會,江澤民、胡錦濤同志提出科教興國戰略之後,在今日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本大計上,提出非同一般意義的科技發展戰略新指令。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於引領中國從經濟大國跨向經濟強國行列,必將産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正能量。要加快實現“中國夢”,每一位共産黨員、每一位愛國者,都應該積極響應習總書記偉大號召,馬上行動起來!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産力的持續解放和發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制度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必然體現在生産力比資本主義制度能夠更好更快地發展。我國雖然在經濟總量上已居世界第二,突破了50萬億,但我國經濟、科技總體來説,相對落後,要在較短時間內,達到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經過幾百年達到的生産力發展水準,實現超越發展,沒有別的捷徑可選擇,唯一的選擇就是集中力量,把人力、物力、財力集中投向關乎國家安全、關乎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關鍵項目上,像毛主席當年抓“兩彈一星”那樣,舉全國之力。這是我們安邦興國的“法寶”,應該運用好這個獨特的“法寶”,我們要有這樣的自信。有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什麼人間奇跡我們都可以創造出來。

  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增強創新自信。

  縱觀世界各國力量對比,我們有許多東西不如西方發達國家,但並不是一切都不如人家。我們有我們的優勢,這些優勢就是有龐大的人才隊伍,迫切的發展需求,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動力。我們在一些重要領域不比西方差,有的還處於較領先地位。我們現在缺少錢學森式的領軍人才,但我們黨一貫堅持特別是十八大制定的理政治國方略,實際上正在培育和産生一批又一批新的錢學森式的大科學家,我們已經為這樣的科學家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和土壤。這一點,連西方都不敢小視。我們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樹立堅定的必勝信心至關重要。明白人已經感受到了,我們的自信是有依據的。如果細數十八大以來中央陸續推出的治國新政,細觀我國政治生活、社會生活清正、和諧喜人局面的撲面春風,就不難發現天時、地利、人和,已萬事俱備。這個好環境,已經提供了科技跨越式發展的主客觀條件。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必須大刀闊斧實行科技體制改革。

  眾所週知,中國有充分的物質條件,也有相當的人才儲備。為什麼科技自主創新這麼難?説一千道一萬,就是教育體制方面有毛病。一些人才本可以在國內創造科技奇跡,但卻選擇了國外。教育領域也存在把人才白白送給美國,一些大學校長成了美國特需科技人才的“運輸大隊長”。究其原因,有愛國主義教育的缺位,也有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的不到位。管理者忽視對科技人才高地的搶佔,沒有在搶佔科技人才高地上用氣力,花本錢,想辦法,有的甚至將科技人才高地拱手讓給外國資本,聽任外國以資本實力,拉攏人才,佔領人才高地,這是很危險的。科技體制改革,當前最要緊的是要深入搞好調查研究,切實找出科技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尤其是要總結科技人才高地屢屢失陷的經驗教訓,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拿出辦法,有組織、有步驟重新奪回被國外搶佔的人才高地,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使命感,種下吸引人才的梧桐樹,引回中國科技人才的金鳳凰。

  需要強調的是,無論科技體制改革的任務多麼艱苦,道路多麼曲折,只要堅持並加強黨對科技的領導,我們就一定能變被動為主動,建立起具有極大推動力、能全面調動科學家積極性、創造性的科技體制。我們要堅信偉大的中國共産黨、堅信廣大科技工作者、堅信億萬人民群眾的創造力。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讓我們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以滿腔的愛國熱忱、不息的奮鬥和順應潮流的改革,營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更美好的科學春天!(作者:白煜章)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