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央企紅利不再成為眾矢之的

時間:2013-03-01 15: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據報道,今年2月初國務院批轉的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若干意見》提出,將適當提高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十二五”期間在現有比例上再提高5個百分點左右。近日,國資委一位官員表示,關於提高央企國有資本收益(以下簡稱“紅利”)上繳比例的研究報告正在徵求各方意見,尚無是否上調的最終結論。

  應當説,提高上繳比例,不需要再爭論。關鍵是,提高多少、何時提高、如何提高、上繳的紅利如何使用。

  我認為,首先,應當在統一提高的基礎上拉大上繳比例差距。由於央企之間存在很大差異,有的屬於一般性競爭行業,有的屬於壟斷性行業,有的屬於軍工行業,等等,不同的企業,利潤空間完全不同。現行政策規定的央企上繳紅利的比例總體偏低、差別太小。特別是壟斷行業,15%的上繳比例明顯偏低。更何況,這些上繳的紅利絕大多數又都回到了企業手中,如前兩年對油企、民航公司的“政策性扶持”。而對一般性競爭行業而言,10%的上繳比例應當不算太低了。

  所以,在研究和制定新的政策時,一定要不同行業區別對待。如壟斷行業的上繳比例應不低於30%,對集生産、經營、執法于一體的煙草等高壟斷行業,則可以將上繳比例提至40%以上。而對一般性競爭行業,則可以將提高幅度定為5%左右。

  第二,應將提高央企紅利上繳比例與企業改革同步推進。有關方面擔心,如果過度提高央企紅利上繳比例,按照目前央企人員結構以及承擔的社會事務來看,會對企業發展、競爭力提升等産生不利影響。這種擔心不無道理,但這恰恰説明央企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儘早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主體。如果能夠將提高央企紅利上繳比例與企業改革結合起來,讓央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改革,將有效減輕企業的負擔,提升其市場競爭力,也能緩解央企紅利上繳矛盾。

  第三,應當科學使用上繳的紅利。主流民意認為這些紅利應用於補充社會保障基金,這符合“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但就實際情況而言,在一段時期內,央企的發展,特別是在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等方面,仍然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援。因此,央企上繳的紅利,除補充社會保障基金等之外,還應當拿出一部分來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提高競爭力。其前提是,在資金分配時必須切實按項目的科技含量、市場競爭力和控制力來確定,而不是灑花露水,更不是給予企業虧損補助等。

  總之,對央企的紅利問題,應當客觀分析、正確對待,既不要竭澤而漁,也不能過度保護,而要結合央企發展實際,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推進,讓央企紅利問題“脫敏”,不再成為眾矢之的。(譚浩俊)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