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三亞旅遊”,應警惕亂貼標簽

時間:2013-02-15 12:08   來源:新京報
  回歸客觀理性中立的立場,才能避免在圍觀中亂貼“標簽”而造成地域歧視的誤傷。

  春節期間的旅遊熱點城市三亞,近日再次成為網路輿論的熱點。一條題為《三亞旅遊悲慘遭遇》的視頻顯示,幾名警務人員正在對幾位遊客動手,現場畫面充滿暴力和混亂。

  2月13日,三亞市委宣傳部、三亞市公安局向媒體公開了針對此事件的現場視頻和最新調查結果。官方通報稱,當事人翁志剛等因所駕保時捷轎車底盤被水泥塊剮蹭而尋釁滋事,後又有妨害公務行為。翁志剛等四人已被三亞市城郊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尋釁滋事、妨害公務罪決定批准逮捕。

  三亞市相關部門能夠因應網民反映的熱點事件及時作出回應,並明確官方處置意見及依據,這本身已是進步。

  而對比網上流傳的兩段視頻,不難看出均有刻意剪裁的痕跡。如果兩段視頻為真,則當事人疑似剪去了他們挑釁、襲警的關鍵一段,官方公佈的視頻則疑似剪去了後面的警員打人一節。我們甚至也很難就此判斷,這兩段視頻就是事件的全部真相。

  網上網下的良性互動,有助於促成真相的發現。在政府資訊公開還不盡如人意的當下,來自網路輿論場的壓力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暗箱操作”的執法環境。

  不過,圍觀促進個案公正固可期待,卻未必總如圍觀者願。基於經濟人假設,任何單方的資訊披露,均會作有利於己方的“議題設置”。如果沒有回應甚至是交叉辯論和舉證,結論的偏頗就難以避免。尤其應警惕的,是“碎片化閱讀”時代裏的“標簽化思維”。一起執法糾紛,被網友貼上的標簽至少包括了“惡警”、“保時捷”、“東北人”等等,而“三亞”更是成了網友妖魔化的對象。

  平心而論,作為一個旅遊城市,一個典型的外地人多於本地人的“陌生人社會”,文化衝突和地域衝突自是格外集中。近年來,三亞甚至被戲稱為“東北省三亞市”。它特殊的社會結構決定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更多依靠作為他律的法治。對三亞官方而言,不僅對於線下的社會糾紛,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對輿情事件的處置,同樣要依法而為。公佈更多視頻和批捕資訊,是輿情應對的必要一步。解釋涉案當事人已被控制之後,警方人員為何仍有暴力舉動,也同樣必要。涉案當事人應當依法得到嚴懲,警方暴力也應當有一個可以服眾的處理。

  對網民而言,圍觀應謹防偏聽偏信。回歸客觀理性中立的立場,才能避免在圍觀中亂貼“標簽”而造成地域歧視的誤傷。

  □王剛橋(湖南 學者)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