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退無私面"成官場節日規則

時間:2013-02-12 16:22   來源:東方網

  又到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了,這個節日,對老百姓而言是一場全民的狂歡,對官場上某些官員而言,則是在拜年的幌子下,向上司獻媚、與同僚同級拉關係、收受下屬及關係戶忠心、節禮乃至賄賂的最忙時節,實在是“有假難休”,而已被揭出的一些腐敗官員,有不少就是在年節裏被攻破廉潔防線的,因此要建議一下,能否讓古人的“退無私面”成為節假日官場奉行的一項鐵規則?

  什麼叫“退無私面”?就是官員之間除在公務活動中正式見面交流談論公務之外,結束後不在其他場合進行私人性質的交往、碰面,這個出處源自三國時大名鼎鼎的諸葛瑾、諸葛亮兄弟。據《三國志.諸葛瑾傳》載:漢獻帝建安二十年(215),劉備取蜀,江東軍閥孫權派手下的中司馬諸葛瑾出使赴蜀見劉備,因其弟弟諸葛亮在劉備集團任軍師將軍,位高權重,孫權派諸葛瑾去,一方面是重申雙方的聯盟交情,另一方面也想利用諸葛亮的關係討還劉備此前借去的荊州。但諸葛瑾到成都後非常自律,只是在商討公務時與其弟弟諸葛亮在會議室有雙方其他人員在場時見面,公務結束後兩兄弟無任何私人交往,諸葛瑾不到弟弟家中吃飯、送禮;諸葛亮也不去館驛拜見乃兄暢敘私情,陳壽所撰《三國志》中稱諸葛瑾“與其弟(諸葛)亮俱公會相見,退無私面”。由於兩兄弟都堅特原則不徇私情,所以他們各為其主盡忠服務,未發生任何損害各自集團利益並相互利用、謀私的事情,這種公而無私關係,堪稱古代官場上親屬之間相處的典範。

  其實在古代官場,凡清廉、忠貞的官員與親友、上司、僚屬都是“退無私面”的,宋代的包拯也是這樣的人,《宋史.包拯傳》説他“性峭直……與人不苛合,不偽辭色悅人,平居無私書,故人、親黨皆絕之”,他辦案子、做事情才能做到鐵面無私,公正廉明,成為古代清官的榜樣。明朝的海瑞也是一個不講私交的官員,上司總督胡宗憲兒子犯法,他嚴懲;都御史鄢懋卿路過,他招待很簡單,不搞公款宴請及送禮,所以他在官場沒有朋友。這些古代清廉官員,均是千古楷模。

  我們今天提倡官場人士節假日踐行“退無私面”,並非是不講親情感情,完全是出於當今少數官員利用節假日“公關”搞腐敗的考量,現在有一句諺語,叫做“節假日是腐敗高發期”,而春節時這方面尤其可憂,下屬、關係戶、不法老闆常利用“拜年”的藉口來向官員拍馬奉承、送禮送賄,籠絡感情,這種私人性質的交往,大都能獲得投桃報李,即使純粹的拎點水果拜年,為感情、交誼,拜年人至少也能收穫到上司、權力官員對自己的好感。而由於春節期間更講究和諧,人際關係融洽,常使權力官員思想放鬆警惕,容易在“小來來”的交往中被攻破拒收禮物的心理防線,並進而從“量變”到“質變”。還有的的同單位上下級拜年很奇怪,明明一、二天前還在一天工作的,可是春節時還要到府“拜年”,不是明擺著借機會去送禮嗎?因此,我是主張春節期間官場人員(包括主官及有權力的辦事人員)“退無私面”的,即相互間既不要拎著大小禮品(包括購物卡、銀行卡)向同僚官員、到上級領導家裏去拜年,也不要在家裏接待下級、同僚、關係客戶、企業老闆的拜年,以築牢防腐的堤壩,做清廉的人。

  也許有人會批評我太過矯情,人難道就不要朋友交情?我説,朋友交情固然需要,但要知道,因為你首先是官員,有權力,人家才會敬你、來向你拜年,沒有了權力,就有許多人(尤其是老闆)不把你當朋友,所以,官員節假日在家接受拜年,絕對要警惕拜年隊伍中的“黃鼠狼”,當心被溫情脈脈、漂亮諛詞攻破心理防線。若想自律,這種拜年活動不參與為好。而某些官員忙著到上司處拜年,大都是另有所圖,至少是表忠心,而按現在社會“行情”,沒有人會空著雙手到府去拜年的,這不是在借年節送禮送賄鳴?所以春節官場人員的拜年活動,除向普通老百姓、向親屬長輩拜年之外,其他的拜年形式還是不去拜為好。至於在家接受拜年活動,我看即使是親友中的小輩到府拜年送禮,恐怕也不會完全“純情”,這就需要自己嚴格把握了,當然,最好是像諸葛兄弟那樣,既在官場,那就完全的六親不交,“退無私面”,好在現在有電話、手機、網路,不妨充分利用現代通訊工具拜年。陳雲發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