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口怎成“房氏家族”的尋租密碼

時間:2013-01-25 15:33   來源:華西都市報

  “房氏家族”繁衍不息。“房姐”尚未退出公眾視野,“房媳”“房祖宗”又粉墨登場。媒體曝,山西運城官員張彥有雙戶口,分別落在北京和山西,其公公被傳有房産10余處,她因而被稱作“房媳”;“房祖宗”是網民對原濟南歷城區公安局長程紹春的戲稱,他被曝有16棟樓。

  房叔、房妹、房爹、房姐……“房氏族譜”快速刷新著。令人瞠目的房産數量,在公職身份背景的映襯下,顯得尤為突兀,也引發著曖昧想像。毋庸置疑,是“網民曝”將“房”推向了輿論前臺。儘管“房媳”的情況還很含糊,亟待查明;有關“房祖宗”的傳聞,也被當地公安部門辟謠,可它也投射了在知情權焦渴的情境下,公眾對“房産”等線索的極度敏感。

  如果説,房産是反腐可順著摸瓜的“藤”,那這藤上,現在多了個“戶口”。從“房妹”、“房姐”到“房媳”,都有多個戶口。于法無據的多戶口,會成為特權避風港:既可讓人享到附在戶籍上的醫療、住房、繳稅、福利等優待,又方便了有些人轉移財産,躲避監管。

  戶籍管理,作為資源配置與秩序調控的支點,剛性無疑是其執行力的支撐。可多戶口,卻消解了“一人一戶口”的剛性,為私人謀利提供了通行證。“房妹”“房姐”等,被合併成同類項,就在於其尋租路徑的如出一轍:利用暗箱操作,將權力變現為牟利通道。當“房氏家族”將多戶口當尋租工具,戶籍規則的“兩面性”,也凸顯無遺——對“屌絲”是大門緊閉,對公職人員卻是暗地開門,就如《人民日報》説的:像蘭考孤兒那樣的邊緣群體落戶很難,“房妹”一家卻能輕易擁有雙戶口……

  戶口成了“房氏家族”的尋租密碼,理應拉長反腐警戒線。多戶口與房子等,都可作反腐的“呈堂證供”。當輿論將目光投向“手錶”“房子”的反腐功效,更要警惕,戶籍管理的“缺口”成為投機的入場券。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