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頭稅”問題恐怕在稅外

時間:2012-11-29 14:18   來源:大眾日報

  媒體調查發現,河北多個縣出現了補交稅和提前收稅等徵收“過頭稅”現象,諸多中小企業主被約談。(11月28日《新京報》)

  “過頭稅”問題,其實已經不能算是新聞了。此前,杭州杭派女裝商會秘書長孟平經營的紡織服裝資訊商務中心,營業收入一年大約為6000多萬元,目前公司銀行貸款利息每年就有5000多萬元,經營還處於虧損狀態。但杭州市江幹區財政局為了完成稅收任務,不僅要求該企業將今年的960萬元定額營業稅全部繳納,連明年的960萬元也全部“預支”了。

  今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三令五申不讓收“過頭稅”,可現實中,“過頭稅”卻依然存在。這裡既有“稅”的問題,還有著“稅外”的問題。河北獻縣國稅局副局長稱,今年完成任務有很大困難,副縣長讓多想想辦法。從這句話中,我們大致可以找出答案,那就是稅收指標。如果説過去地方發展只比GDP的話,那麼現在則要再加上一個財政收入特別是可支配收入了。如果説GDP有增長目標的話,那麼財政收入就是增長指標,指標一年比一年重,必須要完成。為了完成指標,不少地方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對稅收人員的重金獎勵,對企業的加重指標,都是“派生品”。

  現在企業生存形勢不妙,亟需政府扶持減負,這個道理誰都懂。在現實中,我們也看到了不少地方出臺了一個又一個服務企業的政策。可一旦涉及到稅收,就一切免談。現在,稅收不僅成了地方的“生存之本”,也成了政績之本。這一形勢下,稅收指標越加越重。雖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三令五申不讓收“過頭稅”,三令五申約束不了地方政府,又怎麼能約束得了財稅部門?

  可以説,正是由於涉及到地方的“帽子”和“袋子”,所以“過頭稅”才會屢禁不止。徵收“過頭稅”無異於殺雞取卵,可為了應付眼前的“年關”,誰又能顧得了以後呢?更何況,對於許多人來説,應付一年是一年,多拖一年即勝利。

  解決“過頭稅”問題,必須跳出稅收,反思當前的財政增長指標,合理界定財政收入和GDP的比例。解決這樣的問題,需要財稅部門端正認識,可問題絕不僅僅出在財稅部門身上。讓人嘆息的是,在當前,並不能看到根本解決的希望。因此,對“過頭稅”還是堅持“露頭就打”,只是,要打的是不僅是伸向企業“有形的手”,還有背後“無形的手”。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