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環衛工吃鮑魚”若是炒作又如何?

時間:2012-10-09 10:11   來源:四川線上

  9月30日中秋節,一條“山西太原一商家中秋請環衛工人吃鮑魚”的新聞在網路上發佈後,迅速引起國內外多家媒體轉載與網友的熱議,網民對此褒貶不一。(光明網 10月8日)

  看到這則新聞,想起來很久前有家餐廳把路邊的以為拾荒老太請進了店裏,為後者提供了一頓美餐。雖然方式和請的人不一樣,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它們都必然會和炒作扯上關係。更有偏激者,會破口大罵那些商家拿弱勢的人做商業炒作,是沒有社會道德底線的行為。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這事和咱也沒多大關係,可能罵人的人連鮑魚是什麼樣都沒見過,至少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環衛工們吃到了很多人沒有吃過的美餐,這頓他們吃飽了。

  有人會説,那下頓飯怎麼辦?如果解決不了,那還只能證明是炒作。對商家而言,賺錢和做品牌自然是首要的任務,我們沒有理由也沒有任何的權力去要求商家們全都變成慈善家們,換個角度看,這是一場溫情的廣告而已,至少沒有那種虛假的宣傳和過度的包裝。對環衛工,他們吃飽飯了;對商家,他們的産品或公司得到了宣傳,雙方的共贏很顯而易見的促進了社會的和諧。這有什麼可非議的呢?不喜歡看,大可以閉上眼,瞅也不瞅它一眼。

  顯而易見,環衛工的收入配不上鮑魚,商家也不會經常請環衛工吃大餐。如果宴請的不是環衛工而是比他們收入高的白領,恐怕爭議就會小很多,某種程度上説明瞭環衛工地位有多低。前段時間,有環衛工一邊打吊瓶一邊工作,頓時感動了很多人,事實上,在街頭,會經常看見環衛工躺在樹邊就睡著了,看著讓人心痛。假如這個時候,能夠有商家專門的提供一些設施供環衛工休息,我們還能説是炒作嗎?還是那句話,解決環衛工長久的生活,不是商家們必須要完成的義務。

  通常這個時候,有一個神奇的“相關部門”我們忽略不了,環衛工的工資低、生活很難有保障,也和其有密切的關係。“72歲環衛工每日帶孫女掃街受關注後遭辭退”的出現本身就説明瞭很大問題。解決環衛工生活問題光靠商家的一兩次的贊助是不行的,更需政府給力,也希望前者的炒作也好、善意也罷,能夠給後者帶來一些思考,畢竟環衛工這正靠的還是政府。(李恪志)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