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購,降低藥價新途徑

時間:2012-03-23 09:56   來源:人民日報

  如何把虛高的藥價降下來?這一直是民眾關心的話題。近年來,隨著醫藥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這一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一項調查顯示,一些地區推行醫藥電子商務後,藥價比之前平均下降了20%以上。

  近年來,政府因勢利導,陸續出臺了一系列醫藥行業發展電子商務的政策法規,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新醫改實施以來,傳統醫藥企業凈利越來越薄,使得很多企業將“向網際網路融合”作為尋找新利潤增長點的出路,紛紛佈局電子商務市場。截至2011年11月底,國內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的《網際網路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的企業達92家,其中向個人消費者提供藥品的B2C模式網站49家,用於企業之間交易的B2B模式的網站有34家,第三方醫藥電子交易服務平臺有9家。

  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相比,擁有著獨特的行銷魅力與龐大的市場潛力,具有市場全球化、資源集約化、成本低廉化、交易連續化等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大力發展醫藥電子商務則具有以下益處:

  一是有助於減少流通環節,藥品直接電子掛牌交易,醫療機構與藥品生産企業不受時空限制,生産企業直接掛牌,打破藥品購銷多級代理體制。藥品交易實現了流通環節扁平化,避免了“中間環節”層層加價。電子商務平臺集中採購,可使醫院醫藥的採購週期由過去的1-3個月縮短為1-2周,加快資金週轉,減少醫藥庫存。

  二是醫藥電子商務讓藥品流通渠道更為透明,有助於政府強化監管,杜絕假藥流入市場。傳統交易模式下,同一品種的藥品,各單位的購買價格不一,甚至於在不同的地區同種藥品出現很大價差,暗箱操作屢禁不止。網上採購具有網上比價、公開交易、競爭採購三大特點,可以使採購價格真正透明化。一旦出現暗箱操作或者假冒偽劣等現象,也可以追根溯源,有效監管。

  三是發展醫藥電子商務有助於細化分工,提高效率。醫藥電子商務讓企業分工更為明確,藥品生産企業專注于製造好的産品,物流企業則專注藥品流通配送,通過細化行業分工,能夠大幅提高配送品質和效率。

  當然,作為一個新興事物,醫藥電子商務要進一步發展尚缺乏完善的支撐環境,存在各種制約因素,例如行業環境不規範,網購消費者信任度不高;政策門檻高,售藥牌照申請難;與醫藥電子商務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健全等。

  為促進醫藥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這些難題亟須破解。可以預見,醫藥電子商務將為降低藥價、加速我國醫藥産業發展、助推我國醫藥産業資訊化升級轉型,作出更多貢獻。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