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補貼贖買公務用車是現實選擇

時間:2012-08-09 15:5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國務院制定的《機關事務管理條例》將於10月1日實施,其中有公車社會化改革條款。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官方網站説,相關部門正在研擬中央國家機關公車制度改革方案。專家分析,公車改革有兩種可供選擇的形式:按級別給貨幣補貼、實行公車租賃。

  公車改革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已經研究十多年,一直停留于“研究”。現在有部門再提“研究”,難免有人不敢輕信。但公車制度不改,人民群眾不答應,不改不行。雖然《機關事務管理條例》效力層級很低,但既然説了,就得多少做點事。

  民眾期待的公車改革,簡言之就是“取消公車”,除極少量供高級別行政長官乘用外,大部分公車要予以取消。當然,官員不會高興和答應,有關部門也會考慮其切身利益,這正是公車改革推而不動的根源。但在一種國際比較的視野下,政府購置大量公車的做法已經行不通。有人説首爾只有47輛公車,東京含租賃的公車1248輛,倫敦市長鮑裏斯約翰遜騎自行車上班。你説你有特殊國情,要保留大量公車,但那沒有道義合法性。

  取消公車,目前主要的替代方案就是兩個,即按級別給貨幣補貼、實行公車租賃。近幾年,某些地方自行探索公車改革,較通行的做法就是取消大部分公車,按公務人員級別給予貨幣補貼。給補貼,實際上是一種贖買政策,用車貼換取公務員對公車改革的接受。這個作法很普遍,據説節約效果明顯,但也爭議最大。爭議點包括補貼過高、職級之間差距過大,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跑腿的補貼較少,而坐而論道的官員反而補貼如潮水一般。

  試舉一例:2008年底,遼寧遼陽市宏偉區曾發出文件,推行公車改革。其方案是,取消公車,實行公務交通費包乾,幹部按級別享受車貼:區委書記、區政府區長每年7.6萬元,處級最少也有3.3萬元,科級從2.47萬元到0.76萬元。據測量,車改後當年當地即可節約車輛費用177.92萬元。但輿論不幹,車改被叫停。

  實施公車改革,必然有一個路徑選擇的問題,既然要取消公車,就得有一個替代方案。在貨幣補貼與公車租賃之間,補貼方案最徹底,不給官員公車消費留活路,應是最優選擇。給車貼,又有只給少量車貼與較多車貼之分,後者實指實行公務交通費包乾再按級別分發。現在車貼方案之所以遭到很多人反對,顯然是因為“補貼不公”,包括內部不公,但主要是把車改節約的經費過多地裝進了官員的腰包。

  這就需要算賬,但不僅是經濟賬,還有政治賬,要弄清楚每一種方案的整體利弊。現實是,公車改革研究了十多年,在國家層面始終推而不動,原因是改革不符合官員利益。而車改能夠在某些地方啟動,是因為補貼給官員們帶來了實惠,而車改又的確節約了行政成本。這就意味著,在壓縮公務交通費總額的前提下,給官員以車貼,可以推動公車改革,是車改的現實選擇。

  在中國,任何改革都不能只盯著完美的理兒,而是需要妥協的智慧。妥協承認現實,又推動改革。因為妥協,有時候我們贏得的似乎只有形式,而實惠沒我們想像的多。但官員坐公車與沒公車坐,看起來只有形式之別,其實形式的力量特別大。公僕坐公車,特別容易滋生官威,容易低看主人;沒車坐了,拿著補貼,卻未必還擺得成官架子。改掉某些老形式,也是大變革。(楊于澤)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