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養老保險變成一場時光冒險

時間:2012-07-04 09:3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在步入老年之前,河南省鄧州市槐樹村村民毛大姐把暮年的夢想寄託在一個墨綠色的小本上。

  16年前,當地官員熱情地帶來了這個夢想。當時,由民政部制定的《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在她所在的地區施行,工作人員告訴她,無論年齡大小,只要每人交納一筆錢,等到60歲之後,就能每月領取一定額度的養老金。

  老了能擺脫“翻土坷垃”的生活,還能“像城裏人那樣”領工資,對於這個農村女人來説,這簡直是做夢都想不到的好事。

  毛大姐痛快地掏出400元,給全家四口人都買回了暮年的夢想。而4個墨綠色的小本子就是這些夢想的證明。它們由政府簽發,封面上印著“農村社會保險繳費證”,而裏面則是8個令人心動的小字:“參加保險,終身受益。”

  在毛大姐的家鄉鄧州,超過6萬個農民與她心存同樣的夢想。他們每人手裏都有一個或者幾個綠皮本。如今看來,100元的參保金額並不算多,但在當時,河南省農民的月均收入也只有102元。對於這些靠天吃飯的人來説,“終身”不僅是抽象的兩個字,也是極具誘惑的一聲莊重承諾。

  16年很快過去,很多事情已經起了變化。銀行存款利率降了,CPI漲了,如果毛大姐在農閒時願意看兩眼電視新聞節目,她可能會發現,人們正為是否要延遲退休這件事而爭吵不休。很多人擔心60歲可能領不到養老金了,夢想實現的那一天又要向後移。而當年毛大姐交納的那筆養老金,則已經變成另一個專業術語,“老農保”。

  那些曾經讓人雀躍的綠皮本,也變得紙張發黃,有的還多了些老鼠造訪過的痕跡。因為保管不善,一些村民已經把它們弄丟了。

  可毛大姐的夢想並沒有打折扣。那4個綠皮本仍然靜靜地躺在櫃子裏,提醒著她當年關於暮年的期望以及得到的承諾。儘管在她的印象中,周圍一些參保的鄉親,年過60歲,甚至直到去世,都沒見過一分錢的養老金。

  花錢來買夢想的人們也不僅僅是她的鄉親們。800公里以外的浙江農民黃大爺,當年花200元買了份養老保險,政府承諾,按照當時的利率計算,黃大爺60歲後每月可以領到12元的養老金。可如今利率降低了,養老金的金額縮水到了2元,還不夠他買一斤鹹菜。

  綠皮本承載不了這些老人的暮年,那種閒適而又富有尊嚴的生活沒有他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在鄧州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員的解釋中,當年那項養老政策只在當地推行了一年就已停止。政府本來指望農民交的錢存到銀行後可積少成多,最後用本金和利息就可以給他們養老。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比如那些年經濟不景氣,銀行利率下調了好幾次,政府也沒找到錢生錢的途徑,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真能了嗎?為這筆歷史欠賬買單的,只能是那些底層的人們。

  當覆蓋全國幾億農民的“老農保”政策陷入停滯狀態的時候,已經積累了140多億元養老基金的保值也變得困難重重。即使一些農民最終領到了養老金,其領取額也大多比不上“低保”。

  那個花錢買來的綠皮本,曾經承載著希望和諾言,如今卻更像一個笑話。

  毛大姐的故事有些荒誕,卻是中國養老體制裏一個真實的切片。事實上,即使是那些城裏人,也能在毛大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甚至開始懷疑自己那個關於暮年的夢想。因為在當下,那種“沒有什麼是可以確定的”焦慮感彼此相通,今天買下的船票不一定還有資格登上明天的客船。

  當然,毛大姐仍然有值得期待的夢想。隨著“老農保”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新農保”已經開始試行。這種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為一體的養老保險制度,看上去轉移了不少風險。而毛大姐這樣參加“老農保”的人,年滿60歲也可以直接享受新農保基礎養老金。

  但依然沒人能夠預測,這個新夢想能不能跑贏CPI。也沒有人知道,這個嶄新的承諾,能否承載那些已經脆弱的養老夢想。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