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縣委書記面前的“天價煙”是哪來的?

時間:2012-06-29 10:09   來源:華西都市報

  6月25日,陜西大荔縣人民政府網發佈縣委書記等領導慰問貧困黨員新聞,稿件的一張配圖中,出現一盒“九五至尊”香煙擺在書記孫雲峰前面,引起網民質疑。不久,該幅照片被刪除。據悉,此煙每條參考價在千元以上。相關官員回應稱,煙是村支書拿來的,裏面只有兩三根。(6月28日《西安晚報》)

  榮辱繫於一瞬,當社會生活被網路重塑,一言一行,都容易讓某些人遭遇“滑鐵盧”。某種意義上,網路的勃興,讓民眾監督低成本化,“網路反腐”的模式也逐漸生成。從“天價表”到“至尊煙”,孫雲峰未必是周久耕的變體,但他們身後的灼熱目光,卻一以貫之。

  在今天,公眾熱衷深挖“瑣碎的細節”,以傾瀉監督熱情,原因就在於:一方面,行政系統內部公務與私事界限曖昧;另一方面,人們對制度反腐信心缺乏,反倒對“人肉搜索”、“另類反腐”等原生態手法愈發迷戀。進而言之,當專設機構不足以替民監督,民眾就樂於親自上陣——現實中,確有不少敗德者動輒醜行敗露,碰巧撞到槍口上。

  當“九五至尊”煙在網友熟稔的語境下重出江湖,人們自然會猜測,他是又一個撞槍口者,抑或是躺著中槍者?為此求解,途徑總是有限的,或者繼續“人肉”,直至刨出更多證據;或者反腐部門介入,按圖索驥,繼而查實不法或還人清白……只是,這種顯而易見的“後續善後”,伴隨著一望便知的困境:一個人,不會將太多劣跡殘存在網路之上,制度反腐也多半無力回應每一次“引爆的瑣細”。

  網路反腐,總是停留于對表像的評判,天然存在技術維度的局限性,而無法在更廣闊的時空內延展。或許可以説,此類原始模式,本質無非“點燃引線、後果隨便”的路數——因其“實際收穫”不可控,故而索性走哪算哪。所以,回到“九五至尊”第二季,網友能做的,只是沿襲一貫的扒糞套路。在更多實證之前,猜測永遠是猜測,直到圍觀離場、煙消雲散……

  一段時間來,有鋻於在個案中體現出的效力,網路反腐為人樂道。但倘若從統計學視角考量,其效率或也堪憂。手段的有限,訴諸輿論卻不必然引起職能者回應,無疑是回避不了的硬傷。“九五至尊”煙又蕩起漣漪,網友依舊炙熱的正義熱情,不過是對宏觀現狀的悲觀映射,其心可憫、其行可敬、其效可疑,僅此而已。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