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委日前公佈“2014年北京高考照顧加分政策調整方案”,調整共包括8項內容,除“烈士子女由增加10分投檔調整為增加20分投檔”政策今年起執行,其他7項調整政策將於2014年正式實施。此次調整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減少加分項目,另一個是降低加分分值。記者統計發現,8項內容中,有8個項目降低了加分分值(6月24日《新京報》)。
隨著各地公佈高考分數和錄取分數線,公眾對高考的關注聚焦在錄取環節的公平,而高考加分每年都是爭議最大的問題之一。加分政策的初衷,是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為高校選拔人才提供多元評價。這樣的初衷不能説不好,但問題也越來越突出地顯現。
首先是,分數和“素質”不太好“融合”。一種觀點認為,既然高考的評價指標是分數,那麼,就不該再用其他指標作評價。這樣的看法未免絕對,但它也反映了一個問題,就是分數和其他指標不太好“融合”。一個學生會打球、跳舞,如果高校因為他比“同類人”出色而招他,沒問題,但把他和不會打球、不會跳舞的人放在一個平臺評價,其中的公平不太好解釋。
其次,加分項目、加分人數過多損害了公平。資料顯示,教育部最初的加分項目只有14項,而各地的加分政策不斷“擴張”,目前已多達200項,加分人數空前擴大:2008年,北京大學在重慶市招錄的24名文科考生,有17名獲得加分。如果不是最後擴招,文科裸分狀元幾乎與北大擦肩而過;2009年,重慶19.6萬考生,獲高考加分人數有7萬人;2009年4月,北京大學招生負責人做客人民網時曾透露,北京大學近年在北京錄取的考生,40%以上存在加分投檔的情況。
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的文體特長等加分政策,更有利於城市考生。名牌大學招錄農村考生比例連年下降,不合理的加分政策是“推手”之一。
而權錢的介入,讓加分在某些地方徹底變了味兒。浙江航模加分中的權勢交易嫌疑,遼寧從沒摸過籃球的“籃球二級運動員”,類似事件不時考驗公眾神經。
短時間內徹底取消加分,或不現實,但嚴格規範卻是必需的。減少加分項目、降低加分分值,北京市的調整代表了未來調整的方向。在這方面,我還有兩點建議:
第一,政策調整,需要公眾參與。加分政策涉及千家萬戶,哪些項目可以加分、加多少,公眾應該最有發言權。從教育部到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在制定、調整政策過程中,應充分聽取和吸納公眾意見。
第二,教育部對各地的方案應嚴格審批。個人認為,加分政策全國“一盤棋”更有利於規範,但如果有關部門認為各地根據當地實際出臺政策更有利於公平的實現,我也不反對,但所有方案均需教育部嚴格審批。一旦發現加分項目有失控的危險,及時叫停各地“自行其是”實現全國“一盤棋”,就是必要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