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老王”的無助是社會之痛

時間:2012-06-20 10:58   來源:工人日報

  近日,媒體曝光廣州計程車司機老王,因舉報行業潛規則丟了工作,之後老王為進入廣州市交委客管處反映情況,從圍墻上跳下來,摔斷了右大腿,至今未愈,傷情經鑒定為九級傷殘。目前老王正在廣州白雲機場北停車場乞討糊口。(見6月18日《羊城晚報》)

  有人説:做好事的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托舉哥”,一種是“舉報的哥老王”。不同的是,前者托起的是女童的生命,後者捍衛的是的哥的權益。在廣州,“茶水費”一直壓得的哥喘不過氣,承包一輛計程車,都要交個2萬元至3萬元不等的“茶水費”。去年,因計程車司機老王的實名舉報,這個行業潛規則終於大白于天下,讓廣大的哥長舒了一口氣。

  然而,與“托舉哥”獲得的眾星捧月不同,老王卻因此飽受挫折:車沒了,人殘了,飯碗丟了,從的哥變成一名無業殘疾人的他,頗有些窮途末路的味道。當老王的“哭臉”,與交委的“冷臉”,計程車公司的“笑臉”面面相對,所有人都看得出,老王才是這起事件中真正的受害者。

  “在向檢察機關舉報涉嫌犯罪的舉報人中,約有70%的舉報人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擊報復或變相打擊報復”——2010年最高檢的這份材料被人們反覆引用,成為舉報者命運多舛的見證。然而,真正改變老王命運的,不是打擊報復,而是被邊緣化。

  這種邊緣化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舉報內容不被重視。與打擊報復的恐懼比較起來,舉報者同樣害怕呼告無門、石沉大海、相關部門漠然置之,害怕訴求不能上達,害怕既得利益者繼續逍遙法外。老王舍得一身剮,敢把潛規則拉下馬,但最終眼睜睜看著相關部門查處“茶水費”越來越無下文,“茶水費事件”也慢慢演化為“老王事件”,不禁令人悲從心來。

  二是舉報者受到冷落。舉報事件往往是關注焦點,明目張膽地打擊報復舉報者,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於是有的被舉報對象就聰明地選擇冷處理的方式,讓舉報者的權益在無形中受損。

  潛規則不僅是既得利益者自覺遵守並極力維護的,更是容不下異己的。一旦有人像《皇帝的新裝》中那個天真的孩子道出真相,就會很快被排擠出局。被邊緣化讓當事人有一種“啞巴吃黃連”的無力感和無助感。

  計程車司機舉報行業潛規則後淪為乞丐,不僅是個人不幸,更是社會之痛。只有充分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尊重舉報者的訴求,才能喚起更多人的勇氣和良知,毅然決然地站出來,揭露假惡醜,捍衛真善美。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