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車行業十年不變的煩惱是一道拷問

時間:2012-05-16 13: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成長難免“煩惱”,但“煩惱”歷久經年愈演愈烈,卻難言正常。十年前,有媒體記者揭露計程車行業壟斷“黑幕”,引起輿論對於深化行業改革一片呼聲。然而時至今日,計程車行業的種種“老問題”仍在不斷積累發酵,牽動各方目光。十年尷尬,暴露了問題,更拷問了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

  縱觀近年來甘肅、重慶、海南、廣東、湖南、浙江、黑龍江等地發生的“停運”事件,已遠非“偶然”可以搪塞。“份子錢”為何總是“高高在上”?司機的經濟利益、休息權益如何保障?乘客的消費權益怎樣維護?種種疑問,直指本該兼顧各方、實現共贏的利益平衡機制,觸及計程車行業管理體制改革不到位的深層原因。

  我國城市計程車管理主要採取特許經營制度,本意在於避免無序競爭,規範行業管理,確保服務品質。遺憾的是,由於計程車合法運營權事實上被計程車公司壟斷,市場競爭很大程度上被抑制,計程車運營權這一公共資源在壟斷權力的配置下變得日益稀缺,價格不斷扭曲,導致計程車服務價格屢有上漲,乘客和司機紛紛抱怨車難打、活難幹。計程車公司成了“旱澇保收”的贏家,乘客、司機則淪為規避市場風險、轉嫁成本壓力和增加經營收入的“待宰羔羊”。

  利益失衡産生矛盾衝突,競爭缺位導致效率低下,這樣的情形並非計程車行業所獨有。在那些因為行政壟斷、行業管制而準入門檻較高的領域,相同的問題或多或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霧裏看花的經營成本、店大欺客的霸王條款、漲多跌少的價格走勢,讓消費者多有微詞,卻少有辦法。

  必須看到,不斷積累的問題,長期積壓的怨氣,不僅不利於一個行業的健康發展,更會威脅到社會和諧穩定。頻頻發生的“停運”,亮起了行業發展的紅燈,暴露出一些行業的經營正在面臨和可能面對的危機。有問題就要改,不能因為觸及某些人和小團體的既得利益就畏首畏尾、趑趄不前。如果諱疾忌醫、回避矛盾,其結果只能是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讓隱患藏在發展中,危機跑到改革前。

  經濟轉型、社會轉軌導致結構分層、利益多樣實屬自然,産生一些利益摩擦、衝突也並不可怕。只有當利益嚴重失衡得不到及時糾正,甚至造成利益失衡的體制機制被強化、固化,負面情緒才會不斷淤積,影響和諧穩定的因子就會野蠻生長。從這個意義上看,能否妥善解決計程車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挑戰,既是對政府部門管理智慧的測試,也是對其深化改革勇氣的考驗。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