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進口具有多重積極意義

時間:2012-06-18 10:23   來源:經濟日報

  目前,我國出口形勢嚴峻。此時強調擴大進口,有利於實現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同時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消費需求。

  擴大進口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我國的出口貿易,必須堅持在穩定出口增長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擴大進口——

  日前,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召開“全國進口工作視頻會議”,部署採取“加強財稅和金融支援力度、提高進口便利化水準、推動進口與國內流通銜接”等多項措施擴大進口。

  眾所週知,受國內外種種因素影響,我國外貿出口正面臨著近10年來最為嚴峻的考驗。儘管5月份我國進、出口規模雙雙“飄紅”並創下月度歷史新高,但對於外貿形勢的未來走向尚需謹慎對待。

  出口形勢既然十分嚴峻,為何還要如此強調擴大進口?不妨從以下三個層面來進行分析——

  從宏觀層面上來看,在保持出口穩定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進口,適當擴大進口規模,有利於促進對外貿易趨向平衡,實現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

  如果一個國家在對外貿易中只是堅持出口而限制進口,很容易招致國外市場的反制,最終導致兩敗俱傷。我國貿易順差近年來呈縮小態勢,但出口規模仍遠大於進口規模,導致了貿易摩擦不斷發生。

  我國已經成為全球貿易摩擦的重災區,一些發達國家在增加進口、人民幣升值等問題上頻頻對我國施壓,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也屢遭反傾銷、反補貼制裁等。而擴大進口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緩和貿易摩擦的積極作用,客觀上也會有利於廣大出口企業更好地拓展國際市場。

  不僅如此,在當前歐債危機前景難測、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外部環境下,通過擴大進口縮小貿易順差,也可有效規避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對我國外匯儲備帶來的風險。

  從中觀層面來看,擴大進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

  在進口産品的選擇上,通過進口一些國內生産具有相對劣勢的産品,將會刺激生産要素由效率低的産業流向效率高的産業,由此推動産業演進,加快結構調整步伐;通過進口一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大的製造設備,不但可以提高國內的生産技術水準,還可通過對先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縮短與發達國家在某些領域的技術差距。同時,還可以通過進口設計諮詢、工程承包等服務貿易,儘快補上我國對外貿易中長期不匹配的服務貿易“短板”。

  從微觀層面來看,擴大進口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在提高生活品質上的消費需求。

  擴大內需尤其擴大我國居民的消費,是擴大進口政策的重要目標之一。通過擴大進口,特別是降低諸如肉類、乳製品、化粧品等部分進口商品的關稅,可以使我國民眾以較低價格享受到國外的優質産品和服務,有利於提升我國民眾的生活品質,增加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當然,大量進口消費品,必將會對國內某些企業造成一定的壓力,但從長遠看,這種壓力完全可以轉化為倒逼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動力,從整體上將有利於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調整。

  由此可見,加強進口工作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需要作出的重要決策。它是促進我國經濟內外均衡的客觀需要,是促進我國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是我國解決瓶頸制約的有效途徑,是我國擴大消費的必然要求。一系列密集出臺的舉措,既表明瞭我國政府對於實現貿易平衡化的態度,也顯現了我國對外貿易融入國際貿易正常迴圈的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擴大進口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我國的出口貿易,必須堅持在穩定出口增長的基礎上更加重視擴大進口。正如商務部部長陳德銘所言,當前我國對外開放的國內外環境和條件已發生深刻變化,對外貿易發展進入了出口與進口並重發展的新階段。只有進口、出口“比翼齊飛”了,我國對外貿易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