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止部分關稅減讓只是“前菜”,ECFA真要斷了嗎?

2023-12-21 15:1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多年來,大陸推動和保障ECFA的生效和實施,給兩岸特別是臺灣相關企業和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圖片取自網路)
  當前,2024選舉無疑是島內最熱門話題,但對臺灣工商屆而言,商務部近日公告的貿易壁壘調查結果遠比喧囂的選情更值得關注。商務部認定,臺灣地區對大陸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臺灣工商界擔憂,讓臺灣受益多年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是否會因此而中斷。
  既已認定構成貿易壁壘,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破除壁壘,這需要兩岸雙方密切溝通。從目前情況來看,近期選情焦灼、醜聞纏身、又扛起“抗中保臺”大旗的民進黨,既沒意願更沒誠意通過協商解決問題。
  這已成為民進黨執政近8年來的“新常態”:出現問題、混淆問題、形成僵局、惡化關係,如此消極閉環無限重復,兩岸關係“敵意螺旋”不斷加深。民進黨混淆視聽回避問題的結果,只會讓簡單問題複雜化,讓臺灣社會受到的傷害和損失持續擴大。 
  當執政的民進黨沒有能力解決貿易壁壘問題,大陸方面理所當然會推出懲戒措施。臺灣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20日強調,貿易調查結果出爐對臺灣是警訊,大陸佔臺灣外銷大約4成,這是一個重要議題。他呼籲臺灣當局應該要仔細研究一下如何回應。他表示,如果ECFA中斷,缺乏大陸4成的外銷,很多人會失業、找不到工作。
  就在林伯豐“示警”隔天,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佈公告決定,中止ECFA部分産品關稅減讓。這是一個極為震撼的消息,它意味著臺灣工商界的擔憂正在從“未來時”變成“進行時”。
  相比臺灣地區禁止進口的2509項大陸産品,21日的首波公告中僅對原産于臺灣地區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産品中止了關稅減讓,可見相關措施仍保持著極大的克制和善意。公告中提到,希望臺灣地區採取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
  如果臺灣當局繼續“裝死”“擺爛”,那麼中止ECFA部分産品關稅減讓的首波名單將只是“前菜”,後續必將推出更令其有感的懲戒措施。
中國國民黨籍臺中市議員2020年就曾關切ECFA存續問題。(圖片取自網路)
  島內有人説,臺灣年輕人對ECFA中斷比較無感。但在工商界人士看來,有感只是個時間問題,若40%的外貿份額被扣掉,年輕人找工作將面臨嚴重問題。
  相比年輕人的“體感”問題,更嚴重的影響是對臺灣“經濟體質”的衝擊。有經濟學者指出,若ECFA中斷,短期將影響到石化、機械、紡織等特定産業。長期來看,由於臺灣想加入國際經貿組織,如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或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相當困難,失去ECFA,臺出口競爭力將大受打擊,除製造業和傳統産業影響較大外,屆時還將出現産業外移、投資減少等問題。
  兩岸貿易壁壘問題若遲遲得不到有效解決,後果十分嚴重,影響十分深遠,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然而就問題本身而言,卻並非是無解難題。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1日指出,此類問題本可通過兩岸協商予以妥善解決,但民進黨當局頑固堅持“臺獨”立場,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破壞了兩岸協商的政治基礎,讓相關問題難以得到妥善解決,兩岸同胞深受其害。
  此刻,臺灣經濟已經站在了十字路口,問題的關鍵就在於臺灣執政者是否握有“九二共識”這把“鑰匙”。回到“九二共識”就是繁榮的起步,拒絕“九二共識”就是衰退的開始。臺灣執政者對“九二共識”的態度,就是對“繁榮與衰退”兩種不同前景和命運的選擇。(文/關其行)
[責任編輯:高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