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6年度浙江嘉興市對臺工作亮點回眸(圖)

2017-02-09 10:04: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2月9日嘉興訊 2016年,嘉興市臺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對臺方針政策和省、市委對臺工作決策部署,積極應對臺海局勢的新變化、新挑戰,努力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緊緊圍繞服務中央對臺工作大局,服務嘉興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優勢、務實交流、穩步推進、創新進取,全市對臺工作亮點紛呈。

  一、圓滿承辦“浙臺合作周”嘉興專場,開創對臺工作新平臺

  浙臺合作周——嘉興專場隆重舉行

  浙臺合作周——嘉興專場隆重舉行。(圖片來源:嘉興市臺辦)

  2016年9月,浙江臺灣合作周嘉興專場活動——“創新嘉興 合作共贏”系列活動隆重舉行。這是嘉興首次作為分會場參與承辦浙江臺灣合作周系列活動。活動期間共有總投資10.9億美元的17個重大臺資項目成功簽約,網際網路經濟、科技服務業、光伏新能源三個産業對接活動成功舉行,嘉興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成果展、兩岸青年創業創新論壇、跨越海峽——第三屆嘉興臺灣攝影作品交流展隆重舉辦,使得整個浙江臺灣合作周嘉興專場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也在更高的層次上開創了嘉興對臺合作交流的新平臺。

  二、東引臺資超10億美元,佔全省臺資引進總量一半

  嘉興市東引臺資成效顯著

  嘉興市東引臺資成效顯著。(圖片來源:嘉興市臺辦)

  2016年,嘉興市臺辦發揮自身優勢,多措並舉,積極推動兩地經貿合作不斷深化。通過聘請招商顧問,組織臺商參加各類經貿活動,在臺組織投資推介會,配合招商主體赴上海、福建等臺商集聚地開展活動。2016年全市共新批臺資項目33個,總投資10.8億美元,同比增長8%;合同臺資8.4億美元,同比增長29%;實際利用臺資5.3億美元,同比增長39%;合同臺資和實際利用臺資分別佔全市引進境外資金的18.8%和20.1%;全市引進臺資總量約佔全省引進臺資總量的一半。

  三、完善青創中心建設,做強臺灣青年創業平臺

  市政協主席高玲慧走訪青創中心

  市政協主席高玲慧走訪青創中心。(圖片來源:嘉興市臺辦)

  自2015年成立以來,嘉興市臺灣青年創業中心秉持“服務兩岸青年創業,促進兩岸青年交流”的宗旨,相繼與嘉興科技城、嘉興國際創意文化産業園、嘉興智慧産業創新園等創業創新園區合作,在嘉興全市拓展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建設。同時,還與臺灣青年社區文化發展協會、東莞臺灣青年創新創業服務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擴大中心影響,吸引更多臺灣青年來嘉興創業創新。此外,青創中心還積極對外學習借鑒,赴福州、廈門學習考察,參加北創營海峽兩岸青年創業特訓班,接待全國臺企聯青委會執行長林子凱一行參觀指導。目前,已經有包括青年臺胞創業團隊“E企愛”等約30家臺資企業入駐中心,100多名臺灣青年在嘉興自主創業。

  四、服務“臺二代”創業創新,優異成績獲市領導肯定

  尋夢嘉興青年臺胞座談會

  尋夢嘉興青年臺胞座談會。(圖片來源:嘉興市臺辦)

  嘉興是長三角地區臺資企業最密集的區域之一,不少企業在嘉興發展已達二、三十年,為此,2016年,嘉興市臺辦組織專題摸底調研,發現嘉興有超過100家臺資企業面臨二代接班問題,其中基本實現接班的只有46家。為了幫助這些臺二代逐漸提升創業創新能力,市臺辦組織開展“營改增稅務政策諮詢講座”、“新環保法政策諮詢講座”和“兩岸青年創業創新論壇”等培訓活動,為臺商二代宣導大陸最新産業政策;邀請“中國生産力中心”的資深講師為臺資企業開設“生産管理實務講座”、“電商發展趨勢交流分享”等專題講座,為臺商二代及臺灣青年提供創新培訓;依託市臺協青年聯誼會、市青年企業家協會,為臺商二代開展豐富多彩的聯誼活動,增進臺商二代與當地青年的交流交往,助力臺二代接班並帶領企業轉型升級。嘉興市七屆政協第61次主席會議聚集臺灣青年創業,市政協主席高玲慧充分肯定了嘉興在促進臺灣青年創業方面取得的成績。

  五、“科技之旅”花開嘉興,兩地學子歡聚一堂

  海外臺灣留學生“科技之旅”冬令營來我市參訪

  海外臺灣留學生“科技之旅”冬令營來我市參訪。(圖片來源:嘉興市臺辦)

  用交流代替“隔閡”,讓參與促進認同。2016年12月18日至20日,嘉興市臺辦成功承辦了第五屆海外臺灣留學生“科技之旅”冬令營嘉興行活動。自2011年嘉興市臺辦與上海交大合作承辦“科技之旅”冬令營嘉興行活動以來,已經有166位在世界知名高校求學深造的臺灣青年到訪嘉興,參與這一兩岸青年互相學習與交流的活動。今年的冬令營活動,共有來自美國耶魯大學、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法國巴黎高等電信學院等6個國家近20所名校的32位臺灣留學生與28名上海高校優秀學子來到嘉興。通過參觀烏鎮峰會會址、網際網路工業園等科技場所,他們既領略了江南水鄉秀美的自然風光與深厚的歷史底蘊,還親眼見證了當今中國最先進的網際網路科技。通過活動,兩岸青年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誼,有效改善了臺灣青年對大陸的觀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六、“尋根之旅”情牽兩岸,嘉籍小臺灣人根系嘉興

  臺灣嘉興籍青少年回家鄉參加“尋根之旅”活動

  臺灣嘉興籍青少年回家鄉參加“尋根之旅”活動。(圖片來源:嘉興市臺辦)

  一道海峽連兩岸,世世代代一家親。2016年7月18日至24日,嘉興市成功舉辦了“‘情牽兩岸根系嘉興’嘉興臺灣嘉籍青少年‘尋根之旅’”活動。活動期間,16位來自臺北、高雄、南投等地的嘉籍青少年及家屬,參觀了嘉興南湖革命紀念館、嘉興市博物館、平湖莫氏莊園、李叔同紀念館、海鹽博物館、張元濟圖書館、張樂平紀念館等文化場館,遊覽了南湖、梅花洲、九龍山、南北湖等風景名勝,並與嘉興大學生開展了聯歡活動。親身參與這場尋根之旅,讓臺灣嘉籍青少年深入了解了家鄉的歷史文化,密切了與家鄉親人的情感聯繫,從此情牽兩岸、根系嘉興。

  七、攝影作品交流展出彩,成就兩地文化交流品牌

  跨越海峽——第三屆嘉興`臺灣攝影作品交流展

  跨越海峽——第三屆嘉興臺灣攝影作品交流展。(圖片來源:嘉興市臺辦)

  為進一步促進嘉臺兩地文化藝術交流,2016年9月,“跨越海峽——第三屆嘉興臺灣攝影作品交流展”在嘉興市圖書館正式開展。本屆攝影作品交流展共有來自兩岸攝影家的100幅優秀作品參展,向兩岸人民充分展示了嘉臺兩地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展會期間,臺灣高青攝影學會代表團也應邀來嘉興參訪,與嘉興攝影家協會座談、交流及采風,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值得一提的是,“跨越海峽——嘉興臺灣攝影作品交流展”連續舉辦了三屆,已經成為嘉興與臺灣兩地文化交流的一塊重要品牌,不僅豐富了兩地同胞精神文化交流的內容與形式,還極大提升了嘉興在島內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通過兩地攝影家的鏡頭認識了嘉興。

  八、栽下櫻花樹,共續鄰里情

  兩岸櫻花林捐贈儀式

  兩岸櫻花林捐贈儀式。(圖片來源:嘉興市臺辦)

  兩岸一家親,共栽同根樹。嘉興市第七屆、第八屆“兩岸鄰里節”分別於2016年6月、12月成功舉辦。與往屆鄰里節相比,今年的鄰里節活動除了繼續邀請臺灣南投縣水裏鄉代表團和南投縣議員代表團來訪外,還首次舉辦了兩岸櫻花林捐贈儀式,南投縣向嘉興市捐贈臺灣櫻花樹500株,由兩地市民代表親手栽種,見證嘉臺兩地友誼地久天長。與此同時,5個基層鄰里簽約結對,進一步拉近了兩地民眾間的距離,營造出“兩岸一家親”的氛圍。2011年至今,“兩岸鄰里節”已經在嘉興連續舉辦了八屆,成為嘉興對臺交流的一塊重要品牌,以鄰里節為平臺,嘉臺兩地村村結對、戶戶攜手,進一步密切了兩地基層民眾間的友好往來,加深了兩地人民的感情交流。

  九、建好實習基地,吸引臺灣學生來禾實習

  嘉臺兩地大學生聯誼活動

  嘉臺兩地大學生聯誼活動。(圖片來源:嘉興市臺辦)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嘉興市臺辦已經連續四年組織臺灣大學生暑期實習活動,共有近百名臺灣大學生參加暑期實習。期間,經過多方努力,先後有浙江雅瑩服裝有限公司等二十余家行業領先企業成為臺灣青年就業創業實習基地。在此基礎上,2016年,市臺辦共組織14名臺灣大學生來嘉興實習,根據專業對口原則,分別安排他們到的嘉興雲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浙江玖月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美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浙江工一鏈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及嘉興世合新農村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暑期實習。同時,組織臺灣大學生參加嘉興市臺灣青年創業中心,參加“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嘉臺兩地大學生結對活動,進行“走進企業謀劃未來”、“共用兩岸粽子文化”、“兩地大學生聯歡晚會”等全方位的文化交流、聯歡活動,讓臺灣大學生更全面地了解祖國大陸的社會發展和風土人情。

  十、順應兩岸關係的新變化,構建對臺宣傳教育大格局

  全市對臺宣傳工作會議

  全市對臺宣傳工作會議。(圖片來源:嘉興市臺辦)

  自2005年以來,每年組織嘉興市對臺宣傳協調小組成員單位召開對臺宣傳工作會議。今年的會議上,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陳越強作重要講話,對全年工作進行統一部署,並邀請省臺辦領導就當前臺海形勢作專題講座。順應兩岸關係的新變化,嘉興市臺辦與《嘉興日報》、《南湖晚報》等本地媒體,以及國內省級以上媒體,島內東森電視臺、年代電視臺等媒體合作,共同搭建對臺宣傳教育大平臺。並借力“嘉興端午民俗文化節”、“海寧觀潮節”等品牌活動,打造特色宣傳品牌,先後開展了“百名臺商在嘉興”、“創業嘉興最美臺胞”宣傳報道,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同時,不斷加大涉臺教育力度,一方面通過舉辦全市涉臺幹部培訓班、“南湖講壇”報告會、市級部門窗口行業涉臺工作人員的教育培訓等各類活動,邀請多位專家教授和領導針對涉臺知識及有關政策、兩岸關係和臺灣政局等作專題輔導報告;另一方面,擴大教育陣地、下沉教育觸角,形成涉臺教育進學校、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的全覆蓋工作格局,取得良好成效。(台灣網、嘉興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