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浙江:兩位肝移植臺灣病人來杭感恩

2015-03-25 14:32:00
來源:錢江晚報
字號

  48歲的李先生昨日再次從臺北飛到杭州,這是他第二次到大陸。第一次是在4年前,當年他在浙大一院住院140天,接受了肝臟移植手術。這一次,他專程趕來參加今天中午醫院舉行的感恩會。

  和李先生一樣參加感恩會的,還有38歲的臺商阿楠。2015年1月22日,他肝昏迷,在浙大一院搶救,並接受了肝移植後,起死回生。

  錢江晚報記者昨日了解到,大陸和臺灣之間的醫療志願援助通道已經發展了20多年,僅在浙大一院,就有270多位大陸患者接受了臺灣同胞的骨髓捐贈,而在浙一接受腎臟、肝臟等器官移植的臺灣人,也有幾十位之多。

  海峽兩岸這樣一條骨髓和器官捐獻的通道,是怎樣建立起來的?

  志願者全程照料,臺商在杭接受移植

  阿楠今年38歲,作為臺商,他在余姚已經工作多年。今年1月的頭幾天,阿楠肝疼難忍,在余姚當地醫院檢查,發現肝硬化惡化。

  阿楠被送入浙大一院,此時最有效的治療是,做肝移植手術。

  阿楠的太太和家人都在臺灣,對於他的家人來説,阿楠回到臺灣治療是最好的選擇,因為有足夠的人手能貼心照料他。

  然而病情急轉直下,阿楠無法承受轉送臺灣就治。1月9日下午,阿楠開始出現肝昏迷,“我昏迷前,最後聽到的一句話是,鄭姐對我説的‘把身體交給醫生,把心交給菩薩’。”阿楠説的鄭姐,是曾經的臺商、現在的全職志願者鄭淑琴。作為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的志願者,鄭淑琴代替阿楠的家人,在他整個治療期間,全程陪護著他。

  幸運的是,醫院通過移植庫找到了和阿楠匹配的肝源,移植手術準備就緒。

  1月10日的淩晨3點,浙大一院院長鄭樹森走上手術臺。

  作為主刀醫生,他不知疲倦,手術一直進行到當天下午1點半。

  “他太胖了,縫刀口都花了不少時間。”鄭淑琴説,移植手術很成功,縫合傷口時,醫生們把阿楠腹部的油脂“擠”出來,才能順利縫合,“做完手術,阿楠都瘦了20多公斤。”

  即使身邊沒有親人,阿楠恢復得也很快,1月22日他就從重症監護室轉到了普通病房,一個月後出院了。

  臺灣患者,在大陸移植庫找到合適器官

  除了在浙工作的臺商外,也有越來越多的臺灣人會專程到大陸做手術。

  昨日,錢江晚報記者見到李先生,他高高瘦瘦,很有一股紳士范兒。過去他是一家攝影公司的老闆,現在,他在臺北的一家圖書館做起了全職志願者。這樣的轉變,都是因為4年前的那次手術。

  對於李先生來説,B型肝炎是他的“老朋友”,在他16歲的時候,就體檢查出來有B型肝炎病毒,不過這麼多年來肝功能都很正常,也一直沒有重視。

  到了2011年,李先生開始經常失眠。白天連最簡單的加法減法都會出錯,開車經常失去方向感。

  在這一年裏,原本就有些削瘦的李先生又瘦了整整6公斤。他來到臺北當地醫院做檢查,發現已經肝硬化了。

  肝移植是唯一的辦法,可是臺灣地區的肝源並不多。李先生把希望寄託到大陸的移植庫,希望有合適的配型肝源。

  2011年5月30日,李先生住進浙大一院。從登記住院,到整個治療結束,都是志願者鄭淑琴在陪伴。

  鄭淑琴安慰他,“人生不怕這麼遲,有緣的自然會來,如果匆匆忙忙找到一個肝臟,移植以後就壞掉了怎麼行?”

  李先生記得很清楚,手術那天是8月17日,“這是我的第二個生日。”主刀醫生同樣是鄭樹森院士,手術很成功。術後,李先生一直憧憬著未來的生活。“之前工作太辛苦了,當時就想好要到世界各地旅行。”

  之後的四年中,他參加了香港肝移植者的馬拉松比賽,跑完了全程,除了體驗生活之外,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志願工作上,在圖書館當志願者,“這次來是想感恩當年的醫護團隊,讓我體驗另外一種人生。”

  臺灣人捐贈的骨髓,現在都是直飛送達杭州

  不僅僅是臺灣同胞接受大陸的器官移植,大陸的病人同樣也接受臺灣同胞的骨髓捐贈。

  由於骨髓只有24小時的“有效期”。在20多年前,兩岸醫療援助通道剛剛興起而交通遠不如現在方便的時候,兩岸志願者們為此進行過生死時速的護送。

  “我們的總部在花蓮,所以捐獻者和大陸病人匹配之後,臺灣捐獻者都要在花蓮進行捐贈。”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志願者鄭淑琴説,捐獻後的骨髓放在一個方便拎著的箱子裏,裏面放著冰塊,骨髓進行低溫保護,而其中血液又不能凝結,所以護送的志願者得不停地輕輕搖晃箱子。

  20多年前,骨髓如果要送到浙大一院,得經過很麻煩的轉機。首先從花蓮坐火車到臺北,這需要2個多小時,再從臺北開車到桃園機場,這需要1個多小時,上了飛機後先到香港,經過幾個小時的等待再轉機到上海,最後從上海坐著救護車趕到杭州浙大一院,“這些路程必須要在24小時之內趕到。”

  讓鄭淑琴記憶最深刻的,是14年前的一次護送,“臺灣的志願者拿著骨髓趕到桃園機場的時候,買不到機票,飛機馬上就要起飛了,志願者跪著求機組人員讓他們登機。”還沒等機組人員答應,就有乘客主動提出把自己的座位讓給志願者,自己再買票換航班。

  最終這份骨髓在24小時內送到了浙大一院。“現在方便多了,有臺北直接到杭州的班次,不用如此轉機。”鄭淑琴説,那一次的移植對像是一位縣城的醫生,做手術的那天同樣成為了他的第二個生日。每年的這個時候,他都為基金會捐款,幫助更多的人。

  本報記者張苗本報通訊員王蕊夏燕燕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