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臺灣清華大學校長對話浙大學子 本科教育要培養通才

2012-11-29 10:03:00
來源:杭州網
字號

  昨天,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率領9位教授走進浙江大學,舉辦“新竹清華日”。他們與浙大學子一起,聊大學教育。

  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與北京清華大學同源同根。它建立於1956年,由曾擔任北京清華大學的校長梅貽琦擔任首任校長。之後的多任校長,也均為北京清華大學的畢業生。

  自1990年起,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推行“通識教育”。本科4年128個總學分中,通識教育學分至少得修滿30分。這是秉承了教育家梅貽琦的一個理念,“通識為本,專業為輔”。

  通識教育開設的課程,包括7個維度,涵蓋文史哲理工藝術體育等。其中,藝術欣賞與體育運動,是最熱門的科目。

  通識,意在培養“通才”。每位學生必須跨5個維度,選修通識科目。此外,理工科學生必須選修人文類科目。

  本科教育,也意在培養“通才”,“不要學得太專”。專業,是後續進入研究所再培養的。本科教育,並不是一個職業訓練場所。在這4年,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去學習,掌握學習的方法。那麼,今後走入崗位,亦可觸類旁通。本科教育,還在學做人,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

  本科四年,學生需要學會如何去學習

  鼓勵學生多選修感興趣的科目

  “大學之旅,就如海賊王尋寶。我告訴你們學校有哪些資源,你們自己去慢慢挖掘寶藏。”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曾這樣對自己的學生説。學校,應盡可能多地提供資源,讓學生去尋找自己的興趣與未來發展的方向。

  陳力俊與同校的教授們,都有這樣一個理念:盡可能地減少必修課學分,鼓勵學生多選修感興趣的科目。

  那麼,學生又該如何找尋自己的興趣點?為此,臺灣新竹清華大學設立了導師制。每十余個學生配有一名導師,學生可與導師一起,探討如何選修課程、如何做人生規劃。此外,臺灣新竹清華大學還為每位學生規劃了每個暑期的生活。

  他們,還有一個特別的學院。不同係的學生結合在一起,老師為他們安排特製的課程,如聽演講、社會體驗,“多去了解社會現狀”。

  “大學,是一生中最好的學習時光。應掌握優先級,用八成的時間學習,兩成時間花在課外活動或戀愛交友上。”陳力俊對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新生的話,昨天也這麼建議浙大學子。

  他還認為,大學生,除了學習把事情做好,更要做對的事。人生最幸福的事,是經常可以問人家“May I help you?”(我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嗎?)助人,是人類的最高情懷。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