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五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普洱開營

2016-08-12 09: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8月12日普洱市訊 第五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民族文化之旅”于7月31日上午在雲南普洱市開營。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國臺辦交流局局長黃文濤、普洱市委書記衛星、《旺報》社長黃清龍、省臺辦副主任段俐娟、市人大主任張善強、市政協主席白文彬、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長魏藝紅、中國文化院執行董事張武、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劉利、北京師範大學人宗院常務副校長朱小健、鳳凰網網際網路部副總監李志題等參加開營儀式。

  “兩岸之間,對話才是最好的和諧之路”

  許嘉璐先生説,跨文化交流在經歷了人類不同質文化之間的相互隔離,對抗,現在進入到了人類文化發展的第三階段——對話、交流。看看今天的世界,對抗和對話兩種理念正在無情地博弈,但是人的本性決定了和平和諧和睦這條路一定會得到最後的勝利。從這個角度説,兩岸之間,只有對話才是一條最好的和諧之路。”這也是他決定號召和推動文化體驗營的初衷。“儘管人數少,但讓學生們在年輕的時候,能夠有這麼一段經歷。這是在兩岸未來希望的一群人當中埋下一顆種子,不斷地發揚。”

  “要學習普洱人民對於和睦和諧的珍惜。”

  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的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特意選取了民族團結誓詞碑、那柯裏古寨、佤族村寨、拉祜族老達保村、景邁山古茶林、傣族和布朗族古寨等地作為體驗點。除了領略雲南的少數民族文化,營員們將會重走茶馬古道,從青石板鋪成的羊腸小道上觸摸馬幫的歷史。此次的主題除了民族文化之外,還有兩岸文化的交流。“文化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世上沒有一個民族的血統和種族是純粹的。” 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許嘉璐先生説。回想起自己多次到普洱的經歷,許嘉璐先生發現,普洱人一直在堅持著祖先所傳下來的信仰、倫理道德和為人的品質,“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他們生活裏看到中原地區曾經有過的,體現了生活每一刻的深邃文化。我們要學習普洱人民對於和睦和諧的珍惜。”

  “這次活動必將為海峽兩岸的交流架起一座金橋”

  “第五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在普洱舉辦,是一次海峽兩岸文化的親密接觸,是一次民族情和生態美的激情碰撞。”普洱衛星書記期望,通過這次活動,讓參與者走近普洱,體驗普洱文化,感受一片茶葉承載的靈魂信仰、一條古道訴説的崢嶸歲月、一方土地孕育的天地人和,共同見證“天賜普洱世界茶源”的人間奇跡。“我們堅信,這次活動必將為海峽兩岸的交流架起一座金橋,讓普洱形象、普洱精神、普洱文化傳播得更好、更遠、更廣。”

  “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茶馬古道是習總書記所説的‘記得住鄉愁’的地方”,中國文化院執行董事張武表達了自己對於此次活動的期望,他認為在現代文明的都市中生活,大家離自然、離原始本真的文化太遠。張武希望通過這次活動,營員們能夠“領略歌聲、感受真情,通過自己的眼睛、耳朵、頭腦和心靈去尋覓和發現,給幸福和先進以新的定義和詮釋”。

  “文化才是永遠的,政治只不過是短暫出現的浪花。”

  “我始終相信文化是我們永恒不變的真理,就像大海深處的洋流,在看不見的地方涌動。文化才是永遠的,政治只不過是短暫出現的浪花。”《旺報》社長黃清龍説。在現階段,兩岸關係緊張的時候,這樣的文化交流意義重大。黃清龍回憶起曾經舉辦過的兩岸文化體驗營活動,例如第一期的漢字之旅,大家從河南新鄭出發追溯漢字文化的起源;第二期茶文化之旅,營員們在臺灣體驗茶文化的發源和發展;第三期的長城文化之旅則是帶領大家重走古長城;第四期志工文化之旅上營員們走過了大安區公所、慈濟寺、佛光山等親身體驗臺灣的志工文化。海峽兩岸文化體驗營至今已舉辦了五期,每年兩次,分別在大陸和臺灣兩地舉辦。體驗營每期選拔30名同學,其中大陸和臺灣同學各15位。

   “只有增進相互了解才可能達成和解”

  “放眼世界,因為文化隔閡導致的衝突此起彼伏,只有增進相互了解才可能達成和解,因此,對於別人更加文明的地方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郎自大,而應該多學習多交流。此次的民族文化之旅,我們一則是發現不同,看看這些世居深山裏的人們是怎麼和大自然和諧共生的,二則是學會尊重不一樣的文明,或許在這裡你能發現,當我們在現代化道路上狂奔的時候丟掉了許多人類美好的東西。”鳳凰網網際網路部副總監李志題説。

  “最令人激動的旅程,莫過於在有故事的地方和有意思的人做有意義的事。”

  “作為正在成長的兩岸中堅力量,即將接受這一問題的兩岸青年都在急劇變化的不同社會環境中長大,首先要理解對方,而理解的前提是了解和溝通。文化體驗營就提供了這樣的平臺。傳達個體情感最真實也最容易感染對方。”營員代表,北京師範大學學生吳子洋説,“最令人激動的旅程,莫過於在有故事的地方和有意思的人做有意義的事。”她期待著能夠在未來八天時間裏感受多元民族文化,分享彼此獨特的想法和觀點。(台灣網、普洱市委統戰部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