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臺灣大學生眼中的河南:不止有文化還很美麗

2017年07月11日 09:42: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師生一行合影留念(台灣網 黃露佳 攝)

  台灣網7月10日鄭州訊 (記者 黃露佳)“以前只在歷史課本中知道河南,知道河洛文化,此次參加這個交流,才真正開始了解河南,真實接觸到河洛文化,我覺得特別有意思,既增長了見識也學習到了知識。”來自臺灣銘傳大學的黃晨暄向記者講到。黃晨暄口中的交流就是由河南省臺辦組織的“正本溯源尋根河洛”臺灣未來媒體人河南創作交流之旅活動,17名來自臺灣銘傳大學的師生進行了為期5天的河洛文化之旅,深入參訪河南多個地區,親身體驗中原文化,深入挖掘創作素材,並將他們感知到的河洛文化通過自己創作的作品展示出去。

  何為“河洛文化”?臺灣學生這樣説

  “這是第一次來河南,以前對河洛文化的了解也只限于課本上,經過這5天的走訪參觀,對河洛文化也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河洛地區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之源。其中有老師講到關於姓氏起源的部分十分有趣,我們也學到了很多。”來自臺灣銘傳大學的梁以其同學講到。對於大多數臺灣學生來説,河洛文化只是存在於歷史課本之中的簡單文字,此次有機會參加尋根河洛之旅,他們都感覺很興奮,很期待。

  産生於夏商、成熟于周、發達于漢魏唐宋、傳承于其後各代的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這裡誕生了河圖洛書,這裡是少林拳、太極拳的發源地,這裡建立了最早的奴隸制王朝,這裡産生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女皇……河洛文化內容之宏大,影響之深遠都讓學生們震撼不已。這5天,臺灣銘傳大學的師生們先後參觀了開封、鄭州、洛陽和焦作,在開封府聽包青天的歷史故事,在清明上河園感受宋朝市井風情、在少林寺習少林功夫悟禪宗文化、在鄭州大學聆聽河洛文化講座、在洛陽體味盛唐繁華、在焦作感受太極拳魅力,同學們親身體驗中原文化,並用自己手中的設備和筆記錄下沿途所見所思所感,感知同根、同祖、同源的河洛文化精神。

  談到此行最難忘的事情,臺灣銘傳大學的李同學説,我最難忘的是鄭州大學王保國老師的河洛文化講座,其中關於發音的演變方式以及姓氏起源等都特別有意思。據史料記載,河南是很多姓氏的起源地,《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記載:“黃帝子少昊青陽氏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氏。”所以“張”姓的始祖是揮公,揮公得姓于帝丘,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陽。來自臺灣的張同學表示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祖先竟是在河南濮陽,類似這樣的姓氏起源解説,讓臺灣同學表示很感興趣,稱可以找到自己的根之所在。

  河南怎麼樣?臺灣學生也有話説

  河南在大陸的中部地區,很多臺灣學生在來河南之前,對河南的唯一印象大概就是這樣。來到河南之後,發現河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每到一個地方都有講不完的歷史,每一塊磚瓦樹木都有自己的歲月故事,一開口都是三千年前,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風景還非常美麗。臺灣學生此行來到了河南的少林寺、龍門石窟、雲臺山等地,河南的文化底蘊和美麗風景都讓臺灣學生印象深刻。

  “我一路都在將自己沿途所見錄製或者拍照傳到自己的Facebook和各種社群裏,我的同學們都很感興趣,會評論問我去了哪,説這裡很酷。回臺灣之後我也會將此行的經歷跟臺灣的同學朋友分享,告訴他們河南是什麼樣的,讓他們有機會可以到河南走走。”臺灣銘傳大學的梁同學説到。梁同學稱對洛陽關林印象最深刻,因為臺灣也有很多人非常崇拜關帝,關帝信仰非常普遍,此次來到關林讓她很激動,可以親自敬香參拜。

  風景秀美的雲臺山給臺灣學生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紅石峽的獨特地貌、疊彩洞的蜿蜒山路,還有茱萸峰上的玻璃棧道!“雲臺山的玻璃棧道真的很刺激,很嚇人,但是看到的風景也非常美,我肯定不會忘記這個經歷的。”“少林寺和龍門石窟真的非常讚,少林寺的禪宗大典和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是此行最難忘的場景了。”“洛陽天堂明堂的豪華讓人印象深刻,唐朝的服裝和粧容都非常好看。”“我學會了少林功夫和太極拳,是不是可以説是大俠了。”臺灣的小夥伴紛紛分享他們此行的難忘瞬間。河南不止文化底蘊深厚,而且非常美麗,學生們感嘆到。

  “如果有機會,我會願意多參加類似這樣的兩岸交流活動。”去年去蘭州交流過的劉芷吟説到。類似這樣兩岸交流活動的舉辦,可以促進兩岸交流溝通,而只有不斷的交流和溝通,才能增進了解,打破隔閡,拉近雙方心靈的距離。(完)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