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融合校園文化共敘兩岸親情 首屆高密臺灣校園文化節開幕

2017-07-03 13: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首屆高密臺灣校園文化節開幕

  首屆高密臺灣校園文化節開幕。(圖片來源:高密市臺辦)

  台灣網7月3日高密訊 盛夏高密,萬木蔥蘢。7月1日,首屆高密臺灣校園文化節在高密市第一實驗小學隆重開幕。 

  山東省臺辦副主任曹曉武出席開幕式並宣佈文化節開幕,高密市委副書記孫淑芳、濰坊市臺辦主任劉金鳳、濰坊市教育局督學于允鋒、臺灣泰雅學堂理事長謝石鴻分別致辭,開幕式由高密市副市長魏徵主持。來自臺灣臺北、新北、新竹等地12所中小學校和高密10多所學校的師生代表共300多人參加了開幕式。

  據悉,高密市舉辦本次兩岸校園文化節旨在貫徹習總書記“鼓勵兩岸青少年早接觸、多交往,增進親情,了解我們大家庭,認同我們的美好家園”的指示精神,加強兩岸基層、青少年和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兩地教師和青少年學生的交流互動,拉近兩地民眾特別是青少年的感情距離,促進海峽兩岸融合發展。

  孫淑芳副書記代表高密市委、市政府對高密臺灣校園文化節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出席活動的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並介紹了高密發展情況。她説,高密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方便快捷;工業經濟發達,産業體系健全;生態環境優美,城市文明和諧,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國家園林城市、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家紡名城。她指出,高密市非常重視與臺灣經貿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兩岸師生歡聚一堂,就校園文化建設展開研討,必將為教育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希望通過舉辦本次兩岸校園文化節,能夠增進兩岸師生的相互了解、促進兩岸校園文化的融合發展,推動兩岸教育共同繁榮與進步。

  劉金鳳在致辭時説,近年來,在廣大臺胞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下,兩岸民間人員往來和各領域交流合作有了良好的基礎。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把海峽兩岸同胞凝結成為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山東是孔孟之鄉、禮儀之邦,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希望大家通過這次交流活動,親身感受燦爛的中華文化和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親身感受大陸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日新月異的變化。通過分享校園文化,弘揚中華文化,增進了解共識,促進交流合作。希望兩岸青少年朋友們攜起手來,共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文化,共同譜寫海峽兩岸青少年友好交往、共謀發展的新篇章。

  于允鋒督學介紹了濰坊市教育的發展情況,並表示願與臺灣加強教育方面的交流與合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帶隊來訪的臺灣泰雅學堂理事長謝石鴻代表臺灣師生致辭。他表示,7月1日到來後,受到了高密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文琦的親切接見。這次是新竹縣教育參訪團半年內第二次到高密。每次來都感受到高密人民的熱情,感受到高密的新變化,感受到兩岸一家親的那份親情。我們願與高密的師生以校園文化為媒,增進了解,達成共識,促進交流,推動教育繁榮。

  融合校園文化,共敘兩岸親情。開幕式結束後,與會人員興致勃勃地觀看了兩岸師生共同演繹的大型文藝節目——兩岸校園文藝之聲音樂會。此場演出,兩地師生準備充分,既有歌曲也有舞蹈,既有舞臺演出也有場下互動,精彩紛呈,掌聲不斷,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呈現一片快樂祥和的世界。學生紛紛表示,這是一次美妙的體驗,既展示了自我又加強了友誼,既展示了師生的精神風貌又增強了兩地師生感情。

  據了解,首屆臺灣校園文化節是山東省臺辦等部門主辦的“相約齊魯情係中華—2017魯臺青年交流季”系列活動之一,時間為7月1日至3日。

  本次活動由濰坊市臺辦和高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活動主題是:融合校園文化,共敘兩岸親情。活動分6個板塊:紅高粱文化之約、兩岸校園文藝之聲、課堂教學之探、非遺四寶之戀、書法藝術之美、校園文化發展之見。紅高粱文化之約,邀請臺灣師生走進莫言家鄉,體驗分享紅高粱文化;兩岸校園文藝之聲,兩岸師生聯手,共同演繹豐富多彩的校園文藝;課堂教學之探,兩岸教師同課異構,共同議課,提升課堂教學品質;非遺四寶之戀,兩岸小學生共同學習探究體驗高密四寶之剪紙、泥塑、撲灰年畫、茂腔;書法藝術之美,兩岸書法家相互交流書法心得,並同孩子們共同創造書法的藝術之美;校園文化發展之見,看高密教育之發展,議校園文化之建設,承傳統文化之魅力。(台灣網、高密市臺辦聯合報道)

  首屆高密臺灣校園文化節開幕

   首屆高密臺灣校園文化節開幕。(圖片來源:高密市臺辦)

    首屆高密臺灣校園文化節開幕

   首屆高密臺灣校園文化節開幕。(圖片來源:高密市臺辦)

[責任編輯:馬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