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有“臺灣手抓餅”嗎?你可能遇到的假臺灣美食

2017年03月02日 10:33:00來源:新華網

  臺灣手抓餅、臺灣珍珠奶茶、臺灣炸雞排、臺灣烤腸......隨著兩岸交流交往的深入,如今在大陸隨處可見各種“來自臺灣的美食”。但是,這些“臺灣XXX”是否都起源臺灣?為什麼連土生土長的臺灣同胞,看到大陸如此多的“臺灣XXX”都要詫異一下,然後默默懷疑自己是不是個假臺灣人呢?

  “臺灣手抓餅”原來是“天津蔥抓餅”

  風靡大陸的“臺灣手抓餅”。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陸很多城市的大街小巷都開始流行一種叫“臺灣手抓餅”的食物。攤販推一輛早餐車站在路旁,鍋鏟和鐵板煎臺叮噹碰撞的聲音,夾雜著蔥油的香氣,用聽覺和嗅覺刺激著來往的行人。攤販利落地將雞蛋攤到餅面上,再夾上一大片火腿或生菜,一份外酥裏嫩,飄著蔥油和面筋香氣的“臺灣手抓餅”就出鍋了。

  臺灣“天津蔥抓餅”。圖片來自網路

  可是鍾愛“臺灣手抓餅”的你,如果想去臺灣吃正宗的手抓餅,可能要失望了。其實在臺灣的大街上並沒有“臺灣手抓餅”,而是“天津蔥抓餅”。2004年,臺灣的“天津蔥抓餅”在臺灣夜市被發現,後從臺灣引進至內地。之後,臺灣的“天津蔥抓餅”就成了如今風靡大陸的“臺灣手抓餅”。

  臺式烤腸不是臺灣烤香腸

  在大陸見到的臺式烤腸,就是那種在烤腸機上轉呀轉,等熟了後拿根竹籤一穿,舉在手裏就可以吃的香腸。

  在大陸見到的“臺式烤腸”有可能是這樣的。圖片源自網路

  真正的臺灣烤香腸是這樣的。圖片源自網路

  臺式烤腸這個“式”字用的好,因為臺式烤腸只是借用了臺灣的名氣,其實跟臺灣的烤香腸並不是一回事。根據臺灣網友總結的經驗,臺灣的烤香腸與大陸的臺式烤腸有本質上的不同:烹調技術上,臺灣的烤香腸真的是烤出來的,用的都是明火;肉質上,臺式烤腸類似熱狗,肉含量不多,多是澱粉,熱一熱就能吃。而地道的臺灣烤香腸肉質粗細與絞肉類似,有明顯的吃肉的口感。

  “臺灣炸雞排”很難做出正宗味

  近兩年,臺灣炸雞排這種分量紮實、價格適中的小吃在大陸很是流行。一些知名商業街上都能夠看到打著臺灣炸雞排標識的小店。但是別看都打著“正宗臺灣炸雞排”的旗號,很可能你吃的是假“臺灣雞排”,因為真正的臺灣雞排腌制技術多是獨家秘方,絕不外傳,模倣者很難做出正宗臺灣雞排的味道。

  如果想吃正宗的臺灣炸雞排,可以去臺灣的夜市及市集小巷尋覓。早些年,臺灣當地的商家利用獨特的雞肉腌制技術和碳烤方法製作炸雞排,其後風靡島內。從成品來看,正宗臺灣雞排表皮蓬鬆,入口香而不膩、酥脆爽口,咬上一口,就能感覺到一股清新的鮮嫩多汁雞肉香味融化在口中,回蕩于唇齒之間。

  臺灣珍珠奶茶不是沖劑飲料

  如今在大陸,珍珠奶茶已經遍地開花。我們喝到的珍珠奶茶是這樣的:街邊小店裏,墻邊排滿了一個個整齊的塑膠透明盒子,裏面裝著各種顏色和口味的粉末。店家用勺子將粉末舀進杯子裏,倒進五顏六色的“珍珠”,再衝進水,最後用塑封機封上口,搖搖均勻,插上吸管,一杯香甜的珍珠奶茶就變出來了。

  很長一段時間內,在大陸,珍珠奶茶被認為就是一種衝調出來的飲品。但其實,正宗的臺灣珍珠奶茶並沒有如此簡單。

  奶茶不是臺灣獨有,但珍珠奶茶卻是臺灣人的首創。臺灣奶茶大體可分為兩種不同的口味和派系,一種是用綠茶做基底的,另一種是用烏龍茶做基底,兩者口味不同。以綠茶為基底的奶茶,比較受臺中、臺南、高雄一帶居民喜愛;而以烏龍茶為基底的奶茶,比較合適臺北、新竹一帶居民的口味。一粒粒黑色珍珠是木薯製成的大小粉圓,要Q彈有咬勁,方是上品。從琥珀色的奶茶裏將珍珠和奶一起吸入口中,奶味飄香,茶味悠然。(趙鳳艷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