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美食、姓氏、地名:臺灣雞年雞趣大盤點

2017年02月04日 08:45:00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臺灣三杯雞

  雞年説雞,你會想到什麼?剛從臺灣回來的記者,最唸唸不忘是風靡寶島的雞美食。鹽酥雞、三杯雞、麻油雞、桶仔雞……獨特做法,臺灣風味,從餐廳到夜市,處處飄香。同為吃貨的你,如果也能報出一長串,記者倒不意外。只是你知道臺灣有人姓“雞”,不少地方也以“雞”字入名嗎?且聽記者細細道來。

  臺灣雞美食知多少

  三杯雞發源於江西省,相傳與民族英雄文天祥有關。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被俘。一位江西老婆婆得知文天祥即將被殺,就帶了一隻雞和一壺酒來獄中探望。在獄卒老鄉幫助下,老婆婆見到了文天祥。她把帶的雞切成塊,在瓦缽中倒上三杯米酒,並用小火煨制,隨後將這道菜獻給文天祥。獄卒回到老家江西寧都後,每逢文天祥祭日,必用這道菜祭奠他。後來,廚師將三杯酒改成一杯甜酒釀、一杯醬油、一杯豬油,並用江西寧都特産的寧都黃雞做原料,便成為如今知名的三杯雞。

  此菜後成為贛菜經典,併入選2008年北京奧運會創新功能表。它同樣流傳到臺灣,成為臺菜的代表性菜品。客家人將做法帶至臺灣,經改良創新,用臺灣米酒代替甜酒釀、黑麻油(或香油)代替豬油,同時加入羅勒(九層塔)提升香氣,菜肴便有了臺灣風味,如今兩岸做法小有差別,同樣風味綿長。

  臺灣麻油雞則源自川菜,以雞腿為主料,加入芝麻油烹制而成。臺式麻油雞主要材料只有麻油、土雞和老薑三樣。麻油指的是胡麻油,但並非大陸西北和內蒙古一帶的亞麻籽油,而是將黑芝麻焙炒後冷壓所得之油,色澤深褐近乎黑,香氣馥鬱濃厚,故而得名。

  臺灣鄉親相信麻油雞可以溫補,為冬令進補佳肴;婦女産後“坐月子”,更是非吃麻油雞不可。因為麻油能夠幫助子宮收縮,雞肉也有滋補身體之效,而老薑能驅寒除濕、行氣活血,民間認為孕婦分娩時吸入不少“風”,多吃點老薑可以去風。

  桶仔雞是臺灣知名民間小吃,幾乎遍佈各美食販售渠道,它通過密閉式的燜烤原理,讓食物烤出來不發黑、不沾炭灰,皮層酥脆,外焦裏嫩。鹽酥雞更是位居臺灣人最為熱愛的夜市小吃頭名,雞排名列第二,排名如此之高,雞美食在民眾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真姓雞,不信看身份證

  “全臺灣只有我家姓雞。”以這種方式來自報家門是不是非常酷炫?桃園市年輕男子雞啟賢每每因此引來關注。雞啟賢何許人也?高中時便有182釐米身高,體型壯碩的他,由於姓氏奇特,成長過程中一直是校內風雲人物。“姓雞要樂觀,開得起玩笑。”雞啟賢説,“一齣生就叫小雞,綽號有雞排、雞屁股、雞胖,連老師也跟著叫。”

  炸雞何其美味,雞啟賢難抵誘惑卻常被同學開玩笑,“幹嘛吃自己人。”路上看到雞就被同學鬧著要“認兄弟”,老師也在課堂上突然問他:“天亮了,你怎麼不叫?”雞啟賢説,“我只好咕咕咕。”

  當別人理直氣壯地報出常見姓時,雞啟賢説自己姓雞,偶爾還被認為是惡搞。他曾在上學時被教官攔住,斥責他制服亂繡名字,還要記違規,“看學生證才相信我”。又有一次騎機車違規左轉,警察問他名字,不願相信還罵他“不要騙警察”,他只好出示身份證。

  雞啟賢説,從軍的祖父雞廷昌隨國民黨軍隊到臺灣,原住在新竹市眷村,後來搬到中部,“九二一”地震時成受災戶,遷到桃園定居至今。他聽長輩提及姓氏由來,因祖先得罪朝廷,南遷隱姓避禍,見樹下雞群引發靈感;另一説法是雞與田、布、老並列廣東省佛山的土著四大姓氏。三國時代越族走海路到佛山墾荒,因環境惡劣,姓雞以許願過豐足生活。他説,父親雞勳昭曾通過戶政系統找親戚。他還説,“我以後要生兒子,姓不能斷絕”。

  寶島雞地名大搜索

  説過了姓雞的人,臺灣各縣市地名中有多少以“雞”入名?有心人通過臺灣“地名資訊服務網”進行檢索,發現在臺灣22個縣市中,窮盡行政區域、聚落、自然地理實體、具有地標意義的公共設施和街道等所有類別,共有近150個“雞地名”(包含歷史地名),且頗富閩南、客家等族群文化特色。

  據檢索,“雞地名”最多的是村社聚落和自然地理實體。根據臺當局公佈的地名沿革與文獻歷史,這些地名大多已存在並流傳了數百年,可追溯到大陸移民早期開發建設臺灣時。但“雞地名”分佈不均,比如臺北未發現含有“雞”字的地名,而其鄰居新北市含“雞”地名卻層出不窮。

  臺灣基隆市舊稱“雞籠”,但據説“雞籠”之名只是個語言上的誤會。基隆地區早年曾是凱達格蘭部落生活的地方,“格蘭”發音近似閩南語中的“雞籠”,加之附近有形似雞籠的山丘,因此被稱為基隆。直到清朝光緒元年設“基隆廳”時,雞籠才改為同音的基隆,取“基地昌隆”之意。

  檢索顯示,臺灣的“雞籠山”不止一座。距離基隆不遠的新北市瑞芳區,也有雞籠山,因山形如雞籠而得名,又稱大肚美人山。南投縣集集鎮同樣有一座雞籠山,海拔300米左右,看上去也很像雞籠。高雄楠梓區有“雞籠厝”,國民黨于1949年敗退臺灣,當地成為“中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宿舍所在。因匆促赴臺,建屋材料缺乏,不得已利用美軍移交的軍用活動房屋建材造房。這種房子用鋁鐵合金的弧形浪板製造,低矮奇特,當地農民認為形狀像雞窩,因此用“雞籠厝”代稱原本的“高樹”地區。

[責任編輯:趙苗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