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從博鰲“李蕭會”看兩岸經濟合作走向

2016年03月30日 10:11:00來源:台灣網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下午會見前來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的蕭萬長等臺灣客人。華廣網27日刊載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小衡的文章指出,博鰲亞洲論壇在改善兩岸合作關係、增強兩岸政治互信方面的確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時間點恰好是兩岸關係、亞洲經濟和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進則兩岸經濟關係可在“九二共識”既有基礎上更上層樓,跟上亞洲、中國大陸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維護已有成果,共創美好未來;退則兩岸將回到不可預測、紛擾不斷的老路。

  全文內容如下: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4日下午會見前來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的蕭萬長等臺灣客人。李克強致辭時強調,“我們將堅持‘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以確保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我們還是要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共同開創美好前景,而不是相反”,再次明確表達了大陸方面的態度,即只有夯實“九二共識”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行穩致遠,兩岸經貿關係才能進一步深化。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是博鰲亞洲論壇唯一台灣地區會員。從2003年論壇年會開始,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都率臺灣工商界團組出席。截至2016年,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榮譽董事長蕭萬長先後10次(2003至2008年、2013至2016年)、最高顧問錢復先後3次(2009年至2011年)、最高顧問吳敦義1次(2012年)率臺灣代表團參加博鰲亞洲論壇年會。

  十多年來,無論島內如何風雲變幻,臺灣代表團在博鰲亞洲論壇上都受到了大陸方面的高度重視和關照,大陸方面參與博鰲亞洲論壇的最高領導幾乎每次均單獨會見臺灣代表團的成員。除李克強總理多次在博鰲會見臺灣代表外,習近平總書記也曾先後四次在博鰲亞洲論壇會見蕭萬長先生。兩岸雙方在博鰲論壇上都能夠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求同存異,對於解決亞洲地區及兩岸經濟和政治議題能夠表現出極大的誠意、耐心和決心。

  博鰲亞洲論壇是在經濟全球化和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加速發展的背景下成立的一個非政府性質的國際組織,具有突出的經濟功能,它立足亞洲、推動亞洲各地的經濟交流與合作。需要強調的是,海峽兩岸以博鰲論壇為平臺密切了相互交流與合作,對兩岸相互了解,對推動兩岸在國際經濟領域的合作起到了積極作用。蕭萬長先生曾説,博鰲論壇不僅是亞太區域的經貿論壇,更成為兩岸經貿政策對話的重要平臺。如其所言,博鰲亞洲論壇在改善兩岸合作關係、增強兩岸政治互信方面的確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首先,博鰲亞洲論壇推動了兩岸實質性的交流。例如在2008 年博鰲論壇年會期間,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錦濤先生與當選臺灣地區副領導人但尚未上任的蕭萬長先生會面,實現了自1949年以來兩岸政界最高級的會晤,明顯提升了兩岸間的政治互信,顯示了兩岸雙方改善兩岸關係的決心和誠意,這一誠意直接推動了同年底兩岸全面三通的實現。

  其次,博鰲亞洲論壇實現了兩岸全天候的交流溝通。博鰲亞洲論壇是非政府、非官方性質的國際組織。這種非政府國際組織有助於兩岸開展全天候溝通合作,較少受島內政局困擾,可以直接反映兩岸民意、推動兩岸合作。2000年至2008年民進黨執政期間,兩岸交流受到嚴重干擾,兩岸正式互動幾乎完全冰封,但通過兩岸在博鰲亞洲論壇的互動,保持了兩岸人民,特別是兩岸經濟界人士的持續的了解與合作。

  第三,博鰲亞洲論壇有助於兩岸理性溝通、對話。博鰲亞洲論壇這種非政府、非官方性質平臺,聚集了亞洲各國各地區的賢者,使之可以在理性和學術的氛圍下討論世界面臨的問題、亞洲面臨的問題和雙邊面臨的問題,可以從更為宏觀的視角審視兩岸交往,提出新的建議和政策選擇,避免純民間交往中出現的短視盲目行為。

  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年會的時間點恰好是兩岸關係、亞洲經濟和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進則兩岸經濟關係可在“九二共識”既有基礎上更上層樓,跟上亞洲、中國大陸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維護已有成果,共創美好未來;退則兩岸將回到不可預測、紛擾不斷的老路。

  歷史的經驗值得重視。回看21年前的1995年,臺灣當局也曾放眼亞洲,推出頗具雄心的“亞太營運中心計劃”,試圖創建亞太地區六大功能性中心:製造業中心、海運轉運中心、空運中心、電信中心、金融中心、媒體中心,但因島內反對兩岸經濟合作的政治勢力的干擾,痛失歷史機遇,導致這些計劃如過眼煙雲、水花鏡月。

  時至今日,隨著8年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業績,也夯實了進一步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的基礎,臺灣已具備更深入參與亞洲和大陸經濟發展、轉型,獲取更大紅利的條件。從中近期而看,“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建設的啟動均為兩岸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臺灣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本屆博鰲亞洲論壇對未來産業發展趨勢有深入討論。如共用經濟、網際網路時代的全球貿易、智慧城市、智慧製造、可穿戴設備與智慧終端的未來、機器人與人工智慧、文創産業、體育産業等,而這些産業的發展也將為兩岸經濟合作進一步深化、共同開拓更為廣大的市場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

  但上述機遇臺灣方面能否抓住?對此,國臺辦張志軍主任在這次博鰲論壇上説得很直接, “錯失這樣的歷史性機遇,可能會犯歷史性的錯誤,而錯誤的代價是任何人都承擔不起的”。島內各界更應深刻體會李克強總理在此次與蕭萬長先生時強調的,“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中,一切就都好商量”,“‘臺獨’沒有前途”,“大陸經濟轉型升級將給臺灣企業帶來重大發展機遇,給兩岸經濟合作創造更大利益”,“應該把握住這一難得機遇”。(本文作者為南開大學臺灣經濟研究所所長、教授)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