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電視藝術工作者期待攜手互補創“華流”市場

2015年12月22日 07:2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兩岸電視藝術工作者期待攜手互補創“華流”市場

  中新網重慶12月20日電 (鐘旖)“臺灣電視劇市場受限于市場狹小,在國際上缺少競爭力,大陸若能與臺灣進行優勢互補,可一同走出去,創造‘華流’市場。”20日,在重慶召開的第四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暨海峽兩岸電視論壇上,中華節目內容製作産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汪威江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如是説。

  作為兩岸電視領域的重要交流活動平臺,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于2011年首創。本屆論壇期間,數十位來自海峽兩岸的紀錄片和電視劇主創人員、專家學者圍繞著“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促進兩岸電視産業發展”主題進行交流研討。

  “兩岸之間文化互通的潛移默化,使雙方的生活思維模式逐漸走向趨同。這是合作的良好基礎。”汪威江透露,臺灣地區一年播出的大陸劇約有近萬小時,“大陸流行的《瑯琊榜》、《羋月傳》和《花千骨》等古裝青春偶像劇在臺灣同樣風靡,甚至創下了歷年來臺灣的購片價格紀錄。”

  汪威江認為,大陸的影視劇擁有投資和市場的雙重實力,而臺灣則擁有針對市場的行銷經驗和大量偶像劇經驗,“大陸若能與臺灣一道以整體團隊形式合作、發展,不排除佔有國際市場的可能。”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亦認為,臺灣文創産業的綜合一體化發展戰略值得大陸借鑒。“臺灣較早地借鑒了日韓影視劇創作模式,將影視創作打造成城市的文化名片,這種戰略佈局非常具有代表性。”戴清説,大陸影視劇市場在開發文化資源方面還有待加強,以臺灣電影《我的少女時代》為例,該片跳出了青春愛情的卿卿我我,增加了青春的反叛和抗爭。大陸的青春電影層出不窮,但對社會文化的思考和關注亟待加強。

  “通過新媒體的崛起,我們可以看到影視産業的年輕化趨勢。風趣、幽默、更具有生活性。”年輕影視工作者代表楊庭歡是“87後”新晉導演,“近幾年兩岸影視交流逐漸活躍”讓其看到兩岸年輕人攜手合作的可能。

  楊庭歡認為,大陸的網劇發展已相當成熟,臺灣網劇規模較散,在資金投入上仍以小眾市場為主,“引資與合作可以縮小兩岸間的文化差異,兩岸攜手也將給年輕影視人一個成為‘華流’參與者,甚至是影響者的機會。”

[責任編輯:雍紫薇]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