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兩岸學者齊聚上海共憶臺灣光復苦難與輝煌

2015年10月26日 06:5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10月25日,多個民間團體在臺北中山堂、凱達格蘭大道等地舉辦慶祝臺灣光復70週年活動。其中,中華統一促進黨在中山堂廣場祭祀兩岸抗日烈士英靈,祈願兩岸和平團圓,並結合各地民間信仰團體在傳統老城區舉辦巡遊活動。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

  中新網上海10月25日電 (記者 陳靜)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週年,兩岸學者匯聚華東師範大學對兩岸議題進行討論。全國臺灣研究會前副會長王在希在剛剛結束的“臺灣光復70週年的歷史與現實”學術研討會上表示,儘管目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念已成為臺灣社會主流民意,但仍有少數“臺獨”分子企圖干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局面,想改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他指出,對此,兩岸同胞特別是學者專家要保持警惕,避免兩岸關係再次陷入陳水扁時代那種緊張動蕩的局面。

  在研討會上,王在希介紹臺灣光復的歷程後表示,當前海峽兩岸關係發展正處於一個新的重要節點上。自2008年以來開闢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正面臨新的考驗。王在希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應該看到,“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基礎性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因為“九二共識”回到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即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

  為期兩天的“臺灣光復70週年的歷史與現實”學術研討會邀請了全國臺灣研究會前副會長王在希、上海市政府臺辦巡視員李雷鳴以及來自臺灣的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中國文化大學中山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所長趙建民等五十余位兩岸學者參加了交流。他們就兩岸的新形勢、新動向表達看法、交流意見。

  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童世駿表示,1945年10月25日,在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出現重大轉折之際,臺灣也重歸中國版圖,結束了日本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臺灣光復不僅是臺灣同胞歡天喜地的時刻,更是全體中國人民結束屈辱歷史、自豪榮耀的日子。

  童世駿指出,沒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沒有臺灣同胞50年的英勇鬥爭,就沒有臺灣的光復。在日本殖民統治的50年裏,臺灣亦是“一寸山河一寸血”,海峽對岸的仁人志士對日本殖民者的抗爭一刻不曾停止,他們用鮮血和生命來證明自己是中國人,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華民族的脊梁。

  上海市政府臺辦巡視員李雷鳴表示,“1945年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結束,中國恢復對臺灣主權。這是中華民族結束近代民族屈辱的重要時刻,舉行這個研討會,重溫歷史,具有重要意義。”他説,70年來,臺灣與大陸命運相連,兩岸同胞榮辱與共。7年多來,在兩岸雙方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關係走上了和平發展的康莊大道,取得了豐碩成果。

  李雷鳴指出,當前,兩岸關係又走到了一個新的重要的十字路口,島內部分人士拒不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企圖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他強調,不管臺灣政局和國際形勢如何變化,都不可能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事實和法律依據。兩岸關係決不能走回頭路,不能再讓“臺獨”分裂勢力破壞臺海和平穩定。兩岸合作、共謀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理應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奮鬥目標。

  特邀嘉賓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會主席團主席張榮恭回顧了乙未割臺後臺灣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肯定了兩蔣時代對中國大義的堅守,並呼籲有關各方高度警惕未來臺海可能出現的動蕩,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成果。他同時強調,兩岸應該通過共用史料、共寫史書來建立共同的認知。

  會議期間,與會的專家學者就2016年臺灣選舉與兩岸關係,以及民進黨的兩岸政策調整等議題進行了討論。與會專家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指出,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架構的兩岸關係就是兩岸的現狀,維持現狀的關鍵就是要維護“九二共識”的存在。學者們認為,兩岸和平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兩岸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進彼此理解和認識,化解彼此分歧,為兩岸共同繁榮而努力。臺灣地區2016年選舉不應該對兩岸關係會構成衝擊,臺灣地區的政黨需要摒棄“臺獨”立場,有責任維護“九二共識”帶來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前景,任何破壞兩岸共識基礎的發展都是不能被兩岸人民所接受。

[責任編輯:李瑞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