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通訊:臺灣陶藝家與景德鎮的三次“瓷緣”

2015年10月24日 11:21: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景德鎮10月24日電 題:臺灣陶藝家與景德鎮的三次“瓷緣”

  作者 蘇路程 姜濤

  “這是我第三次來景德鎮,這裡陶瓷文化歷史悠久,陶瓷品種齊全。有機會,我也要做‘景漂’,留在這裡創作。”曾創造最薄瓷碗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臺灣陶藝家何財銘説出自己對景德鎮的印象。

  現年59歲的何財銘出生於臺灣臺中市,30多年前開始學習陶瓷技藝。回憶起那段日子,何財銘用“痛並快樂著”來形容,“基本沒社交活動,每天都埋頭研究泥土,跟著老師做陶瓷,但是我喜歡這個工作,每一件作品都給我帶來成就感。”

  為養家糊口,在事業開始階段,何財銘主要創作花瓶、茶壺等生活陶瓷,以便能及時銷售。隨著年紀漸長和技藝提高,他將視角轉向精巧的藝術陶瓷。

  2010年,在朋友的引薦下,何財銘首次來到大陸,參加在江西景德鎮舉辦的國際陶瓷博覽會。當時,他憑藉最薄處僅為0.17毫米的薄胎碗,創造了最薄瓷碗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那是我第一次來大陸,第一次近距離接觸瓷都景德鎮,也是第一次離開臺灣參加外地舉辦的展覽。”何財銘回憶道,“眼中看到的景德鎮跟想像中的不一樣,這裡陶瓷技術分工細膩,兼具現代和傳統燒制技藝。”

  次年,何財銘再次因陶瓷博覽會與景德鎮結緣。此次他認識了眾多陶藝大家,並獲得創作靈感,“景德鎮有豐富的陶瓷原料,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臺。”

  時隔四年,第三次踏入景德鎮的何財銘,帶著他耗費將近17年創作的藝術陶瓷,參加“2015第十二屆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

  在何財銘的展廳,一個由陶瓷切片編織的綠色籃子吸引了眾多參觀者駐足觀看。何財銘告訴中新社記者,“17年前,我開始調配泥的塑性、韌性和強度,試驗了兩百餘次後,八月份才做出一個成品。它的胎體才0.2毫米,沒辦法批量化生産。”

  “瓷博會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學習平臺,展示了全世界主要産瓷區的制瓷技藝。”他認為,這樣的交流能刺激藝術家的靈感,“每一次參會,我都希望帶著新作品來跟藝術家或者收藏家交流。”

  在景德鎮期間,何財銘還參觀了當地的民營陶瓷園。他説,景德鎮的藝術家都在創新,他們或創新技法,或創新圖案,“陶瓷要創新,沒有創新就走不下去”。(完)

[責任編輯:段雯婷]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